民俗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体性:任何一种民俗无疑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民俗文化 。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 。因此 , 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 , 增强了民族的认同 , 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
2、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民俗是习得知识 , 需要在一代一代中传递,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 , 民俗是时间的连续体 。是一个地方区域内长期人文积淀的一种客观反映,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续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信仰 。
3、民俗文化活动的地方性: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是以人世代相传,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 , 如春节活动等具有全国性特点 。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不同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
4、民俗文化活动的变异性: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 , 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 。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 。变异性是中国民俗的显明特征之一 。
5、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性: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 。同一种民俗,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各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都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活动 。
6、民俗文化活动的实用性: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只有一个,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民俗文化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人民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代,寻求精神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