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病史摘要
女性 , 68岁 。 腹痛、胃胀、纳差数月 , 外院CT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 并见结节状软组织影 , 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不规则结节 , 伴周围少量渗出 。 提示:胆囊MT伴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 。
外院实验室检查提示:CEA、CA19-9、AFP、CA125均高于正常范围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肺结核病史 。 否认手术史 。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个人史:否认烟酒嗜好 , 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 。 否认发烧及疫区旅居史 。
PET/CT
图像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1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2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3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4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5
【高尚病例】PET/CT发现胆囊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
文章图片
图6
PET/CT示:胆囊形态欠规整 , 胆囊体部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 并向外凸出 , 直径约1.7cm , 早期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4.0 , 1小时延迟放射性摄取 , SUVmax3.8 , 胆囊周围可见液性密度 。 肝门部、腹膜后可见数个增大淋巴结 , 较大者约2.3×1.0cm , 早期及1小时后延迟 , 放射性摄取均增高 , SUVmax5.3-5.8 。 胰头、局部下腔静脉受增大淋巴结压迫、稍变形 , 与肿大淋巴结分界欠清晰 。 早期及1小时后延迟显像 , 胰腺密度均匀 , 放射性摄取未见明显增高
影像诊断:1.胆囊体部结节 , 代谢增高 , 考虑为胆囊癌可能性大 , 建议进一步检查 。
2.肝门部及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 , 代谢不同程度增高 , 考虑为转移 。
病例讨论
概述及临床表现
胆囊癌:起源于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 病理类型中以腺癌为主 , 约占80%~90%左右;鳞癌及鳞腺癌约5%-10%;小细胞癌10%左右 。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等因素长期慢性刺激有关 。 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五位 , 胆道肿瘤中位居首位 。 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 , 女性多于男性 , 约为男性的3倍 。
临床表现多为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发热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多为梗阻性黄疸 。 肿瘤标记物中CA19-9、CEA升高 。 胆囊癌预后很差 , 尽管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早期胆囊癌经手术后效果较好 , 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40%~60% 。
75%的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 , 发生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腺、胃、十二指肠、网膜和结肠 。 60%有淋巴转移 , 约15%有远处转移 。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好发于胆囊底部和颈部;分为三型:肿块型、厚壁型、腔内型 , 厚壁型常见[1] 。
CT及MRI:
①肿块型:胆囊窝软组织肿块 , 边界不清 , 发生坏死时密度不均匀 ,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 门静脉期肿块呈等密度 , 或不均匀强化 。 肿瘤实质部分(以肝脏信号为参照)T1WI为低或略低信号 , T2WI为高或略高信号;DWI肿瘤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 强化程度常低于肝脏 。
②厚壁型: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 , 厚薄不一 , 内缘凹凸不平 , 增强显著 。
③腔内型:突入胆囊腔内的结节状、乳头状肿块 , 宽基底 , 局部胆囊壁僵硬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
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组、腹腔动脉干组、肠系膜血管组及腹主动脉组 。 淋巴结分布集中 , 容易融合 , 形态不规则 , 短径较大 , 易发生坏死 , 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