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援圭医疗队|儿童健康守护天使——吴红梅

“叮铃铃 , 叮铃铃……”
又是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 打破了周六林登驻地午后的宁静 。
周末本应平常安逸、轻松闲暇 , 但对中国援圭医疗队林登驻地的每一位队员来说 , 这确是一种奢望 。
这是当天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吴红梅主任接的第三个电话……
“Dr.Wu , TheneonateinNICUisnotdoingwell.CouldyoucometotheNICUatonce?”
吴主任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一个病危新生儿画面:那是一个出生9天的早产女婴 , 孕28周因“胎盘早剥”急诊剖腹产出生 , 出生体重1.29kg 。 患儿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 ,
出生后吴主任随即安排其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 其后患儿又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一直在用简易自制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CPAP)呼吸支持 , 脐静脉置管(UVC)输液以保证早产儿液体量及能量供给 。 但治疗期间患儿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 , 虽持续微泵输液氨茶碱、多巴胺等药物以呼吸循环支持 , 但患儿仍间断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时胸骨下陷 , 并时有口吐白沫等症状 。
第18期援圭医疗队|儿童健康守护天使——吴红梅
文章图片
图1暖箱中 , 病危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CPAP呼吸支持
第18期援圭医疗队|儿童健康守护天使——吴红梅
文章图片
第18期援圭医疗队|儿童健康守护天使——吴红梅】图2“中国援外医疗队”牌简易CPAP装置
“OK,Iwillberightthere.”
放下电话 , 来不及换衣服 , 抓起白大褂 , 便直奔医院 。
10分钟不到 , NICU , 满头汗水的吴主任 , 一边听取护士的病情汇报 , 一边仔细检查着患儿体征 。 通过病情分析 , 吴主任认为患儿口咽部分泌物较多 , 刚刚护士帮其换纸尿裤时患儿又略有哭闹 , 呼吸不畅 , 导致SaO2快速下降至70% 。 找到原因 , 对症处理 , 吴主任立马帮患儿吸引口咽分泌物并加大氧气流量 , 立竿见影 , 患儿面色瞬间转红 , SaO2快速上升至90%以上 。
第18期援圭医疗队|儿童健康守护天使——吴红梅
文章图片
图3吴红梅主任正在观察暖箱中的病危新生儿
一场看似平常的病情处置 , 在林登医院却因为医疗环境的简陋、不达标 , 医疗设备的陈旧、不全 , 当地医务人员技术的落后 , 理念的滞后 , 往往会变成一个威胁患儿生命的大事 。 在国内半小时出结果的血尿粪常规在这儿往往要等24小时 , 生化检查时有时无 , 也没有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咖啡因、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些国内早产儿常用药 , 更没有呼吸机、血气分析 。 在NICU早产儿也仅能进行最基本的呼吸支持和液体治疗 , 最高端的治疗就是历届中国医疗队自制的简易CPAP 。
患儿血氧恢复 , 病情暂时稳定 , 但该患儿纠正月龄尚是胎龄29周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发因素仍是存在 , 症状依旧反复 。 看着这小小的生命一直在如此顽强地努力生存 , 吴主任再次拨响了该国最好的乔治敦公立医院新生儿科的电话 , 她已经记不清为该患儿第几次拨通这个号码了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这个人满为患的新生儿科终于空出了一张床留给了这个小生命 。
新问题随之而来 。 林登离乔治敦2.5小时车程 , 转运途中患儿必需要插管保证氧气供应以维持血氧 , 否则有极大生命风险 。 患儿气道娇嫩 , 且时有挣扎 , 插管极易引起二次伤害 , 但医疗队队友、拥有丰富的新生儿插管经验麻醉医师施韬主任的一句“放心 , 我来!”就让大家放下了顾虑 。 现场插管干净利落 , 不到30秒导管插入患儿声门并直达主气管 , 随后固定气管插管、加压气囊给氧 , 一气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