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7、” 求闻之若此,不如无闻也 。
8、【注释】①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
9、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
10、溉:音gai,浇灌 。
11、汲:音ji,从井里打水 。
12、③及——等到 。
13、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
14、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
15、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
16、之:代词 , 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
17、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
18、宋君:宋国国君 。
19、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
20、于:介词:当“向”讲 。
21、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
22、【译文】春秋时代的宋国 , 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 。
23、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
24、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 。
25、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 , 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 。
26、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
27、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 , 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 。
28、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29、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 , 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 。
30、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 。
31、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 , 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 。
32、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 。
33、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力哩!”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 。
34、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 , 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 。
35、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 。
36、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37、”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 。
38、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 。
39、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
40、”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要听 。
41、【释词】“氏”:姓 。
42、“溉汲”:取水 。
43、“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
44、“使”:使用 。
45、【释“之”】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 , 的 。
46、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
47、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
48、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
49、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
50、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
51、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
52、【被动句】闻之于宋君 。
53、——“于”表被动 。
54、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
55、【启示】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
56、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
57、不要为盲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