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闷是怎么回事 请问耳闷是怎么引起的

耳朵闷是怎么回事症状起因
1、外耳病变能引起外耳道堵塞的病变均可产生耳闷感 , 如耵聍堵塞、外耳道疖肿、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肿瘤等 。2、中耳病变导致耳闷主要是咽鼓管病变引起的 。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变主要有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鼻中隔严重偏曲、腺样体肥大、先天性腭裂畸形、鼻咽部肿瘤等 。3、内耳疾病主要为膜迷路病变引起 , 引起耳闷感的最主要的内耳病变是梅尼埃病 。
耳闷耳堵是怎么回事?耳朵里闷闷的 , 总感觉隔了一层布;
听人说话声音有点低沉 , 好像对方在水桶里跟我对话 。
这种耳闷塞感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耳科症状之一 , 其中最常见的四个原因为:耵聍堵塞、耳部积液、咽鼓管功能障碍、噪声损害 , 或者更隐蔽的其他疾病 , 例如焦虑症或梅尼埃病 。
耵聍
我们的耵聍(耳屎)可以很好地保护外耳道 , 它的粘稠性帮助捕获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耵聍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 , 帮助小颗粒异物从外耳道排除 , 也保护外耳道皮肤;此外耵聍能自行从外耳道掉出 , 同时带走灰尘等污染物 , 是很好的天然清洁剂(所以 , 请不要嫌弃自己的耳屎) 。但有时 , 耵聍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 , 并且干扰我们的听觉功能 。
建议: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 , 可能表明耵聍正在引起一些问题:
(1)耳朵有被堵住的感觉;
(2)耳朵有疼痛感;
(3)轻度听力损失;
(4)耳鸣;
(5)瘙痒、异味或产生分泌物;
(6)引起咳嗽 。
此时 , 我们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保健 , 而不是自己使用棉签、润滑油、双氧水、肥皂水等盲目解决 。不正确地掏耳屎 , 可能会将耳屎推入外耳道深处 , 更有可能损伤到鼓膜 。过度地清洁耳屎这种天然的保护性润滑剂 , 还会让耳朵变得过度干燥 , 越掏越痒 。
耳部积液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 游泳也成为了炎炎夏日非常受欢迎的一项运动 。但游泳爱好者一定深受过中耳感染或者耳朵进水的困扰 。由于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都是相通的 , 在洗头、洗澡、游泳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时 , 外界的污染物或者水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 。
中耳感染产生积液
当中耳发生感染存在积液时 , 就会产生堵塞感 。尽管这种情况有时会自行消除 , 但过程还是有点痛苦的 。如果中耳里的液体无法自行排出 , 或者不适症状持续超过一天 , 就该及时就医了 。对于小于6个月的儿童 ,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诊 。
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 。
耳屎可以阻止部分水进入外耳道 , 避免感染鼓膜或中耳 。但有时少量水珠会残留或者吸附在耳屎上 , 产生不适感 。同时 , 当我们不小心呛水时 , 液体也会滞留在咽鼓管 , 进一步感染中耳 。
建议:
游泳时出现上述问题可使用下列小技巧来帮助液体更好地排出:
(1)将头部向一侧倾斜 , 轻轻拉动耳廓;
(2)使用热敷 , 这有助于打开咽鼓管 , 使水更易排除;
(3)使用打哈欠、咀嚼或捏住鼻子鼓气然后吞咽等方法 。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造成暂时性的听力损失 。前面已说到 , 我们的耳鼻咽部是互通的 , 当鼻腔有炎症时 , 可能会导致咽鼓管肿胀 , 使得中耳和咽喉之间的通道被阻塞 , 导致中耳压力“降低” , 出现耳朵闷胀的感觉 , 甚至出现疼痛和听力下降 。
特别是春季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 不仅出现鼻子痒眼睛痒 , 还可能引发耳闷、中耳感染、听力下降 。
噪声损伤
噪声诱发的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之一 。尤其是特殊职业工作者 , 还有许多年轻人多次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中 。例如 , 当与朋友在酒吧或者KTV狂欢了一晚后 , 出现耳朵闷胀、耳鸣的症状 , 就可能是过度的噪声暴露所致 。
尽管这些症状常会在48小时内消除 , 但长期的噪声接触会导致耳朵毛细胞永久性的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噪声 , 或者佩戴防护装置 。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常见的4类原因 , 焦虑症和梅尼埃病等问题也会导致耳闷 。
由于我们的内耳对淋巴液和血液供应的变化非常敏感 , 当出现焦虑(或患有心脏疾病) , 会使得心跳加快或血压升高 , 从而影响内耳机能 。同样 , 压力过大或者荷尔蒙分泌增加也会改变内耳血供微妙的变化 , 产生耳闷感 。
部分内耳疾病(例如 , 梅尼埃病)会导致内耳的淋巴液失衡 , 所以也会出现耳闷感 。当此症状伴有头晕、耳鸣或听力下降时 , 应及时就医 。
尽管我们了解了耳闷的四种常见原因 , 但当出现相关状况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 切勿采用个人经验、道听途说等方式来自行解决 。
耳闷是怎么回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感到耳闷 , 即耳内有堵塞感 , 就像是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一样 , 自己讲话似乎感觉到声音在耳朵里 , 另外 , 耳闷时常伴听力下降、耳鸣等 , 甚是难受 。那么耳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耳闷的原因 。
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均可导致耳闷 。引起耳闷的一些常见原因有:
对于外耳 , 一般说来 , 能引起外耳道堵塞的病变均可产生耳闷感 , 如耵聍堵塞 , 尤其是耵聍完全堵塞外耳道时;外耳道疖肿 , 疖肿较大时可堵塞外耳道;外耳道异物 , 儿童玩耍时喜欢将橡皮、绿豆、塑料小珠等塞入外耳道内 , 而成人在夏天时常有昆虫等飞入外耳道;最后是外耳道的一些肿瘤 , 常见的如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
对于中耳来说 , 导致耳闷主要是咽鼓管病变引起的 。中耳的鼓室好比一个立方体的小盒子 , 靠外耳道的一侧是鼓膜 。只有当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 也就是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相等时 , 声音才能最好地传入内耳让人听到 。为了做到这一点 , 耳朵与鼻子之间由一根叫咽鼓管的管子相通 , 平时吞咽或打哈欠时这根管子会开 , 空气从鼻子进到耳朵时鼓室内的压力保持在一个大气压 。如果碰到感冒等情况 , 咽鼓管鼻侧的口子粘膜肿胀 , 管子打不开 , 鼓室就变成一个密闭的腔 , 时间一长 , 里面的空气被粘膜吸收 , 鼓室变成负压 , 就会耳闷 。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变主要有:急性鼻炎即为普通感冒 , 此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咽鼓管咽口狭窄;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鼻中隔严重偏曲等亦可引起咽鼓管咽口狭窄、堵塞;腺样体肥大 ,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 , 儿童时期腺样体常较大 , 随着年龄的增大腺样体逐渐缩小 , 有时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口;先天性腭裂畸形 , 腭裂者因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功能异常导致咽鼓管咽口开放障碍;鼻咽部肿瘤 , 鼻咽部良性肿瘤主要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 恶性肿瘤主要为鼻咽癌 。
比较少见的情况是内耳疾病 , 主要为膜迷路病变引起 , 引起耳闷感的最主要的内耳病变是梅尼埃病 , 患者有耳闷胀、耳鸣 , 并伴有发作性眩晕及波动性听力下降是其主要特征 。
【耳闷是怎么回事 请问耳闷是怎么引起的】那么怎样预防和处理耳闷呢?
以上我们谈到了产生耳闷的一些主要原因 , 那么有耳闷时该如何对待呢?下面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耳闷的方法:1 , 应避免异物进入外耳道 , 洗澡时避免水流冲入耳内 , 平时可定期至医院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堵塞、有无外耳道肿瘤生长 。2 , 咽鼓管异常者耳闷轻时可将双鼻翼捏紧后轻轻用力鼓气 , 以促进咽鼓管开放 , 但须注意:(1)不可用力过大 , 以免鼓膜穿孔;(2)鼓气前应将鼻涕擤净 。3 , 乘坐飞机因飞机起降时气压有变化 , 故应在飞机升、降时咀嚼口香糖或糖果、张大口等 , 促进咽鼓管开放 , 这样常可避免在乘飞机时产生耳闷 。4 , 有鼻塞者应至医院检查有无鼻炎、鼻息肉及鼻咽部肿瘤等 , 从而可及时治疗 , 有时虽无鼻塞但较长时期的单侧耳朵发闷加之出现回吸涕中带血丝、尤其是颈部又有肿块时应赶快至医院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5 , 耳闷伴眩晕者则可能为梅尼埃病所致 , 应至医院诊治 。
总之 , 出现耳闷后应及时处理、治疗 , 咽鼓管功能异常者 , 时间较久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对于引起耳闷的一些原发病因如外耳道乳头状瘤、鼻息肉等应及时手术治疗 , 如为鼻咽癌则更应及时治疗 , 以免病情恶化 。
外耳 耳闷 , 感觉比较明显 , 洗澡时不慎进水 , 都会有耳闷感 。
中耳和内耳 耳闷者感觉不是十分明显 , 如会因病情的严重性 , 影响耳朵的听力 , 或因常时间耳闷没有明显不适应 。
中耳耳闷单耳闷个别患者听力测试与正常人一样 , 但在单耳听力声音方向方位感较弱 , 只能感觉音量大小 , 不明确发音方向 , 双耳听力正前方有一定盲区 。
耳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闷可能是由于耳道内堵塞或耳道发生炎症引起的 。当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未及时排出耳道时 , 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的症状 。
除此之外 , 患者耳部出现炎症反应 , 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耳闷的症状 , 建议患者立即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 , 以便确诊治疗 。
耳朵发闷是怎么回事出现耳朵发闷的现象 , 这多是因某些原因引起咽鼓管的通气不畅所致 。
耳分为内耳、中耳、外耳三个部分 , 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 咽鼓管可以调节耳内的压力 , 以此与大气压保持平衡 。
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炎症 , 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 可波及到咽鼓管 , 引起咽鼓管的通气和引流不畅 , 使中耳腔内的空气逐渐被粘膜吸收 , 而外界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 , 鼓室内形成负压 , 会出现患耳有阻塞感、闷胀感等症状 。
如长时间咽鼓管的通气和引流不畅 , 可引起中耳粘膜血管扩张、瘀血 , 再加上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 , 积在鼓室内可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
另外 , 耵聍栓塞、鼓膜内陷等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 建议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 , 明确原因及时治疗 。
轻度的咽鼓管的通气不畅 , 可用以下方法治疗:
1、改善中耳通气: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 如无急性上呼吸道炎症 , 可采用捏鼻闭口鼓气法或双手紧压外耳道口然后快速放松 , 如此反复 , 可使外耳道内高低压交替出现 , 改善咽鼓管的通气 。
2、时常按压耳屏 , 改善耳部血液循环 。有鼻炎时 , 应及早使用%麻黄素溶液滴鼻 , 消除鼻粘膜炎症和水肿以缓解鼻塞、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 , 使新鲜空气进入中耳 。
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急慢性鼻咽部疾病 , 防止病菌进入中耳 , 引发炎症 。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 , 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 , 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
3、祛除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后 , 要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清除邻近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 以防炎症向咽鼓管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