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出自哪个典故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哪里


子虚乌有出自哪个典故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哪里,子虚乌有出自哪个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虚乌有出自哪个典故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哪里】1、成语:子虚乌有 成语解释: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 。
2、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
3、 成语出处: 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 , 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 。
4、畋罢 , 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5、” “子虚乌有”是一条成语 。
6、子虚和乌有是汉代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里虚构的人物 。
7、这篇文章里说,楚国的子虚在齐国乌有面前夸说楚国云梦地方的广大和楚王狩猎时的盛况 。
8、乌有很不服气,也夸耀了齐国,说齐国各方面都胜过楚国 。
9、两个人争论不休,谁都说服不了谁 。
10、其实,“子虚”是虚假不实的意思,“乌有”是幻想、不存在的意思 。
11、这两个人名都是借托的 。
12、后来 , 人们就把虚假的、不真实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 , 叫做“子虚乌有”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