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权威解读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

12月8日 , 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 。 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 12月9日 , 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 , 介绍了这一最新成果 。

治疗|权威解读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
文章图片

张林琦在发布会现场展示该药物
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 , 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 , 进行应急审评审批 , 批准上述两个药品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 其中 , 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适应证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
关键点在哪
“病毒进入细胞需要‘钥匙’ , 打开细胞的‘锁’ , 药物的目的就是要阻断‘开锁’的过程 。 ”张林琦介绍 , 2020年2月 , 他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新泉教授合作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 RBD)与人受体ACE2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病毒的钥匙就是刺突蛋白 , 细胞的锁就是人体细胞上的受体蛋白 。 人体在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 阻断病毒的钥匙打开人体细胞受体的锁 。 因此 , 刺突蛋白也是免疫系统重要的靶向蛋白 , 是抗体药物和疫苗研发最重要的靶标 。
张林琦用“在精英中挑精英”来形容筛选抗体 。 他说 , 找准靶标 , 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 然后能强力阻断病毒进入细胞 。 但是 , 新冠病毒很狡猾 , 人体产生的抗体并不一定能完全阻断新冠病毒 , 所以要在数量众多的抗体中挑选出能够完全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 , 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重点和难点 。
2020年3月 , 张林琦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开展研究 , 对入组的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开始筛选抗体 。 该研究共入组了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 , 其中5名为轻型患者、3名为重型患者 。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均在2020年1月初 , 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研究团队成功从这些患者体内分离得到了一对高活性的中和抗体 , 为后续开发这一抗新冠病毒药物打下基础 。
抗体筛选出来如何利用?张林琦介绍 , 筛选出来的最有杀伤能力的抗体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成批量生产出来 , 经过一系列生产、评估和工业加工后 , 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 临床一期试验、二期试验和三期试验 , 而且在全球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 。
为何两种抗体联合使用

治疗|权威解读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
文章图片

张林琦团队在实验室工作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项研究包含了2021年1月至7月全球新冠病毒变异株快速出现期入组的患者 。 作为该研究的一部分 ,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临床有效性数据也将按病毒变异株的类型进行评估 。 目前 , 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检测数据表明 ,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广受关注的主要新冠病毒变异株均保持中和活性 , 包括“阿尔法”(Alpha)、 “贝塔”(Beta) 、“伽马”(Gamma) 、“伊普西龙”(Epsilon)、 “德尔塔”(Delta)、“拉姆达”(Lambda)以及 “缪”(Mu) 。 针对奥密克戎 (Omicron)变异株的测试目前正在进行中 。
特效体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