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为什么要贴在门上

春联,又叫“楹联” 。“楹”字是指“堂屋前部的柱子”,门框子也勉强叫“楹”,所以春联就贴在门两边 。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 。此外 , 人们也会用桃木刻制或者绘画二人神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 。桃木颜色红润 , 人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 , 古人又称桃木是五木之精,百鬼十分畏惧,所以将桃木挂在门上以保护家宅不被邪魔所侵 。
【春联为什么要贴在门上】到了五代,有个喜欢别出心裁的后蜀国国君叫孟昶,有一年除夕 , 他心血来潮 , 让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作两句诗挂在寝室宫门外,诗成后,孟昶认为辛寅逊诗作得不好,于是亲自作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意思是新的一年享受着先祖的恩泽,新春佳节预示着春天常在 。这便是迄今所见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 。此事传出后 , 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将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视为雅事 。从此之后 , 桃符的内容和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刻绘的降鬼驱魔的神灵变成了吉庆的文字,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