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花5亿美元,控制中国器械细分市场,划算吗?

外资药企为了争夺中国市场 , 竟然连收购这一招都用上了 。
12月12日 , 港股医疗器械企业先瑞达医疗发布公告称 , 波士顿科学发起部分要约 , 以溢价32%、每股20港元的价格 , 从中信产业基金和公司创始人李静等手中收购不超过65%的股份 。 交易金额约为5.23亿美元 。
先瑞达是一家专注于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公司 , 2011年由做心血管销售产品起家的创始人李静收购而来 , 主要从事外周血管球囊的开发 , 2016年研发成功后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心血管外周市场的空白 。 2021年 , 先瑞达登陆港交所 。
波士顿科学是全球医疗器械巨头 , 但和“GPS”不太一样 , 波士顿科学以高值耗材类器械为主 。 2021年 , 波士顿科学全年收入118.88亿美元 , 除了欧美主战场 , 公司至少在20个以上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布局 。
为了心血管外周市场这样的细分领域 , 外资巨头就要全资控股一家国内耗材企业 , 是好生意吗?
外资巨头花5亿美元,控制中国器械细分市场,划算吗?
文章图片
为何看中先瑞达?
先瑞达的业务非常独特 , 虽然也做球囊 , 但却用于外周血管 。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通常分为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三大领域 。 所谓外周血管接入 , 指的就是下肢动脉或静脉疾病 , 最常见的如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等 。 2016年 , 先瑞达推出了中国首款外周血管药物涂层球囊AcoArtOrchid&Dhalia , 打破了外资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
接着先瑞达的第二款药物涂层球囊产品在四年后上市 , 成为全球首款基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获批上市的治疗膝下外周血管病变的药物球囊 。
波士顿科学并不是没有这一类产品 。 2019年数据显示 , 美敦力、巴德、波士顿科学等外企在中国外周动脉介入市场占有90%的市场份额 。 波士顿科学的外周产品XXL球囊早在2011年就在中国市场上市了 , 2016年之后又陆续有多款外周静脉、外周动脉产品在中国上市 。
但根据先瑞达披露的数据 , 在外周药物涂层球囊这个细分领域 , 先瑞达2020年时占据国内86.9%的市场份额 。 截至2022年上半年 , 先瑞达已经有7款商业化产品 , 另外还有心脏科、肾脏科、神经科等14款在研产品管线 。
外周市场整体不大 , 毕竟和心血管疾病相比 , 外周血管疾病致死率要低得多 , 而且有一些备选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 介入治疗价格相对较高 。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相关研究报告 , 外周介入治疗最多的是外周动脉介入 , 一个外周介入支架价格在1.5万元左右 , 而外周药物球囊价格在2-3万元 。 预计2022年外周介入耗材整体市场规模71.2亿元 。
外资巨头花5亿美元,控制中国器械细分市场,划算吗?
文章图片
这样一个并不算大的市场 , 目前国内企业就挤了微创心脉、乐普医疗、先健科技、归创通桥、等上市公司 , 还有一大堆拿了融资等待上市的企业 。 先瑞达本身面临竞争压力 , 更别提还有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外资企业虎视眈眈 。
但是 , 将大部分股权卖给波士顿科学 , 这恐怕是同行都没想到过的 。
外资巨头花5亿美元,控制中国器械细分市场,划算吗?
文章图片
巨头的野心
短期来看 , 外周介入耗材至少还没轮上集采 。
医疗器械营销培训专家王强告诉健识局:由于集采 , 尤其是冠脉支架 , 对整个波士顿科学中国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 而先瑞达和波士顿科学都是做介入这一块的高值医疗耗材 , 有很强的互补性 , 收购之后 , 除了产品线的扩充 , 还能够降低研发成本 。
先瑞达已经表现出盈利的兆头 , 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1.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亿元 , 2022年上半年达到1.75亿元 , 净利润则从2021年-0.75亿元扭亏 , 2022年上半年盈利0.3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