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机构是什么

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机构是国子监 。国子监是明清两代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 。
国子监历史: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 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 。
永安元年(258年)东吴景帝孙休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建业太学之滥觞 。
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初立国子学 。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 。《晋书 卷二十四 职官志》记载:咸宁四年(278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 。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 。
【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机构是什么】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建业太学中断 。晋武帝死后 , 中原八王之乱,以王导、谢安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拥着西晋皇族琅邪王司马睿,仓促南渡至建邺(今南京),史称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在鸡笼山下建立建康太学 。西晋末(313年),因为晋愍帝的名字叫司马邺,为了避他的名讳 , 又把建邺县改称建康县 。后宋、齐、梁、陈先后在建康建立建康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