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完善慢性眼病综合管理 多措并举守护公众眼健康( 二 )


针对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 孙兴怀建议 , 一是要做到“防”“治”并重 。 作为眼科医务工作者不能只注重治疗而不管预防 , 要发挥自身专业力量加强科普教育 , 让公众对于眼病的知晓度得到提升 , 了解在未患病时如何预防 , 在患病后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 。 同时 , 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 , 加强眼病筛查 , 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
二是要推动规范化诊疗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 地区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 , 临床诊疗水平差距较大 , 所以需依据我国国情制定规范化青光眼临床诊疗指南 , 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予以推广传播 。
三是要注重多方协作 。 眼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 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 , 需要多方协作 , 建立系统化网络 ,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保障眼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
推动青光眼综合防治
在众多眼病当中 , 青光眼素有“视力隐形杀手”之称 , 具有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病迅速、对视功能损害的风险大且不可逆转、可遗传等特点 。
为推动青光眼等眼底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制定诊疗规范 , 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 , 在相关部门指导下 , 孙兴怀和邹海东作为牵头专家 , 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发起了《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白皮书》项目 。
孙兴怀认为 , 在青光眼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 , 青光眼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 做好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 , 一是要重视患者的眼部整体健康 , 对于有眼部症状的青光眼患者 , 进行眼表评估和积极地处理 。 二是要加强青光眼专科人才队伍建设 ,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促进青光眼规范化诊疗发展 , 带动基层单位青光眼防盲诊治工作 。 第三要重视青光眼患者的管理 , 做好资源整合 , 实现诊疗过程多地区同步协作 , 扩大青光眼诊疗覆盖面 , 提高整体防盲防残能力 。
“许多青光眼患者确诊时已处在中晚期阶段 , 出现了不可逆性视功能损伤 。 因此 , 亟需研发相关临床康复的新技术或新治疗手段 。 ”孙兴怀说 , “青光眼是一种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终身性疾病 , 但是公众对其知之甚少 。 除了眼科医生的规范化诊疗 , 建立慢病管理体系 , 还需加强青光眼相关知识的科普 , 提高大众对于青光眼的认知度 , 从而增强青光眼患者依从性和自信心 , 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 ”
专家热议:完善慢性眼病综合管理 多措并举守护公众眼健康】邹海东同样认为青光眼防治需重点从加强早期防控和科普教育、创新诊疗技术手段等方面着手 。 谈及对《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白皮书》的成果期待 , 他说:“希望通过广泛地患者定量调研 , 了解我国青光眼患者诊疗现状、生存质量和治疗负担 。 通过青光眼患者的社区试点管理干预研究探索青光眼AI人工智能筛查、三级诊疗和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的积极意义 , 为全国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工作提出有益的、可操作的指导方向 , 为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数据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