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大白菜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老北京风情
我爱大白菜
▌何大齐文并图
我爱大白菜
文章图片
记得几十年前上中学的时候 , 元旦班里开联欢会 , 每个小组都得出节目 , 大家让我主笔 , 以“三句半”形式 , 来个与众不同 。 我想说出四季的特点 , 最后点出本季最主要吃食 , 这一年不就都概括了吗?演出时我们三个同学站教室前面 , 一人一句 , “狂风呼啸寒冬来 , 天冷闭户家中呆 , 热火热锅吃点啥?”最后三个人一块喊那半句:“白菜!”全班哄堂大笑 。
北京人对白菜有特殊的感情 , 在寒冷的冬天 , 万物凋零 , 那时又没有蔬菜大棚 , 偶然卖些从南方运到北京来的菜 , 也贵得要命 , 一般人家也不会买的 。 于是小雪前后 , 家家用各种工具往家拉储存白菜 , 就成了北京街头、胡同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
我从小就爱吃此物 , 虽然夏季也有 , 但不是那个味儿 , 据说只有过了霜降 , 因为天气寒冷了 , 它里面的什么物质才能转换 , 有了独特的甜丝丝的味道 。
它不但甘甜 , 还味道纯正 , 和什么调料融合 , 它就什么味儿 。 不像蒜苗、芹菜、大萝卜等 , 无论怎么做 , 也顽固守着自己味不变 。 没有一种菜能像它 , 能做出那么多花样:炒、熬、溜、涮、拌;渍酸菜、做泡菜、芥末墩儿、饺子馅儿……
而且它的价钱又那么便宜 , 全家一冬天几百斤菜 , 几十块钱就够了 。 现在一说什么东西便宜 , 就说那是“白菜价” , 这可是一点儿不假 。 那时它就是全城老百姓的“当家菜” 。
它耐储存 , 能从头年十一月 , 吃到来年三、四月 。 在窗户底下摆成垛 , 盖上破棉被 , 随吃随拿 , 外面帮子干了 , 里面照样脆嫩 。 就是剩块老根儿 , 泡在清水里 , 很快它就长出水灵灵的长梗碧叶 , 开出小黄花 。 放书桌上 , 为思绪伴香;放窗台上 , 呼吸通寥廓、随心斗室广 。
如果把大白菜比成人 , 可谓有温度、身段低、随人意、情调浓的人啊!
虽然做法很多 , 但我最爱吃的有两三种 , 第一喜欢的是醋溜白菜 , 得了母亲的真传 , 耄耋之年的我 , 每周要给儿孙做一、两次 , 上桌就一扫而光 。
做这个菜的关键是片、煸、汁 。 大白菜一棵 , 每一片划V字型 , 去掉叶子 , 只留中间的帮子 。 将帮子弓起的硬头平拍两刀 , 让它俯贴 , 然后抹刀平着削片 , 这样每一片也就有原来的一半厚薄了 。 起锅烧油倒入 , 重要的一步 , 就是小火慢煸勤翻动 。 这是需要耐心的 。 在“吱吱”悦耳声中 , 将帮子内的水分大部分耗出 , 每片呈半透明状起锅 。 锅内重新烧油 , 蒜末炒香 , 加入煸好的白菜 , 轻轻倒入提前用米醋、淀粉、盐、白糖等物调好的汁 , 融合稍炖 , 出锅盛盘上桌 。 嘿!亮晶晶、热腾腾、香喷喷 , 吃一口酸甜可口 , 绵软爽滑 。 盘子里做得再多 , 也是一点儿不剩 。 几日不做 , 孙子就会问:“我的白菜呢?”他的白菜?那明明是我一生的最爱啊!
帮子成佳肴 , 叶子更是争食之物 。 因为它太随和了 , 和什么配搭都好吃 。 比如涮火锅 , 在我家羊肉片不是主角 , 但锅内要先下一些羊肉片 , 让汤充分有了羊肉的鲜味 。 这时明星上场了 , 大量手撕的白菜叶入锅 , 稍煮捞出 , 蘸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等和好的调料 。 白菜爽嫩有肉味 , 复合调料喷鼻香 , 再加上两个小芝麻烧饼 , 就是满汉全席也没它好吃啊!营养价值高 , 吃了肠胃舒服 , 又不上火 , 满口羊肉鲜 , 主角却是白菜 。
我爱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