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窗口期,打好主动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上海做法”__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二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 , 平时每天就诊700-800人 , 优化调整后没两天 , 就冲过了日均5000人次 。
“大量发烧病人来配药 , 我们提前对互联网医院做了大力宣传 , 成效明显 。 通过互联网医院开方、药品配送到位 , 大大缓解轻症、无症状患者对门急诊的压力 。 ”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处长高卫益医生告诉大江东 。
向全国推广的“上海做法” , 第一个方面就是“多方协同参与 , 减轻医疗机构诊疗负担” , 而“提高市民自我管理能力 , 开展健康管理科普宣传”被放在首位;第二条是“推广线上互联网服务 , 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三是“强化购药配药服务 , 减轻医疗机构配药压力” , 包括建立4类药品清单(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呼吸系统感染辅助用药、流感治疗药物、新冠相关药物) , 要求各医疗机构至少储备14天以上实物库存 , 同时 , 委托流通供应企业紧急采购3个月实物库存 。 社会零售药店保障抗原试剂和非处方类退热、止咳、抗感染等常用药物供应;四是“实行感染者居家隔离 , 畅通社区转诊救治通道” , 其中包括:各区建立“三人小组”工作机制(包括社区工作人员、民政部门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 建立一人一档 , 开展巡查指导和健康监测;感染者病情加重时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 , 及时按需转诊及救治 。
抓住窗口期,打好主动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上海做法”__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章图片
瑞金医院专家集体亮相抖音 , 教你应对新冠 。
分区分类诊疗 , 让脆弱人群获得重点保障
得益于各渠道的疏解、分流 , 尽管疫情蔓延迅速 , 上海的医院未出现人流拥挤、混乱的情形 , 一些科室住院病人明显下降 , 有的门急诊也比较平顺 。
表面波澜不惊 , 底里却是高度紧张的改造与不断优化 , 即“上海做法”的第二方面——“优化诊疗流程 , 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和院长宁光每天早上8点都在召集会议 , 了解员工感染情况、门急诊和住院病人数字 , 不断调整方案 , 优化预案 。
“医疗空间、人员和政策一直在调整 。 针对接下来的重点人群大量就诊 , 对重症救治的空间、病床、设备和医护人员做了储备 。 ”高卫益处长说 , 瑞金医院发热门诊人数本周开始上升 , 16日已从平时的30人左右增加到187人 , 阳性患者占比相当高 , 老年、有基础性疾病者增多 。 “我们不断监测 , 就诊突破200人 , 就启动第二发热门诊 。 那是一栋独立楼房 , 设施设备和人员都已配齐 。 ”
瑞金医院还完成了急诊的重症病区改造 , 原有的急诊人员不动 , 新设重症病房的医护从其他科室抽调而来 , 经过全员培训 , 在重症科医生带队下开展医疗救治 。 急诊还腾空了一个病区 , 处置需要暂时留院观察的阳性病患 。
住院部同样经历“大改造” 。 每个病区都分出三类病房:新病人入院后的缓冲区、普通病房及隔离病房 。 三类病房医护团队相对独立 , 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阳性感染者的诊治 , 包括CT、磁共振、胃镜等检查 , 安排手术室等 , 都制定了预案 , 阳性病人增多时不耽误诊治 。
除了各大医院同步展开的医疗流程、分区改造和应急预案制定 , 人员、物资储备之外 , 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更用力于提升基层能力 , 夯实三级日常医疗服务体系 。
12月17日晚起 , 2000人左右上线倾听上海市防控办医疗救治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组织召开的网络直播系列培训课程 。 来自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和重症救治医务人员、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救治的20余位专家 , 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务人员分享宝贵的经验和做法 。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讲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与临床实践要点” , 瑞金医院副院长、重症专家陈尔真讲述“新冠老年患者分级诊断与治疗方案” , 中山医疗感染科主任胡必杰讲述“重视高危因素识别和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