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线感染科医生:发热门诊人流明显攀升,已收治病患以老人为主

到12月19日 , 医生陈小松已六天没有回家了 。 近一周来 , 他的睡眠是碎片化的 , 晚上常会接到电话 , 白天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室打个盹 , 即使能睡上5-10分钟 , 也是好的 。
陈小松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 从12月7日“新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公布后 , 他就一直忙碌在临床一线 。
面对新冠疫情新形势 , 他所在的医院12月9日开设了互联网医院的病毒性感冒专病门诊 , 成为上海首批开设线上“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 , 他参与患者线上咨询、开药等服务 , 而在三天后 , 随着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数量的攀升 ,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大客流” , 他又投入到感染科病房的扩容工作中 。
仅仅用了一周不到时间 , 感染科病房就扩容了一倍 , 从50张床位拓展到100余张 , 可用于收治有基础性疾病、可能存在重症化倾向的新冠感染者 。
“目前(备注:截止19日采访时) , 我们已经收治了25名病人 , 年龄基本都在75岁以上 , 目前就1例重症病人 , 无危重型病人 , 其他绝大多数都为新冠普通型病人 , 病情稳定 。 ”陈小松说 。
近日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了陈小松医生 。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上海一线感染科医生:发热门诊人流明显攀升,已收治病患以老人为主
文章图片
陈小松坐诊仁济医院互联网医院病毒性感冒专病门诊 , 这也是该院开设的在线“发热门诊” 。 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
120多名医生轮班负责线上“发热门诊”
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 。 那时 , 我们医院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互联网医院上 , 12月9日就开设出了互联网医院病毒性感冒专病门诊 , 也就是线上“发热门诊” , 医院总共有120多名医生轮班 , 负责接诊 。
当时 , 我们考虑到防控政策“放开”了之后 , 感染者数量会上升 , 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 会扎堆跑医院 , 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恐慌 , 针对一些轻症 , 不要急着来医院看 , 可以先尝试互联网医院咨询、配药 , 这样可以避免来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
起初 , 我利用门诊、查房的间隙 , 登录互联网医院查看患者发来的消息 , 抽空就回复 。 12月9日(周五)一天 , 只有20多名在线病人 , 但周末病人咨询数量急剧增长 , 等到了第四天(12月12日) , 在线病人数量就达到了200多人 。
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的病人中 , 有2/3出现了发烧、咳嗽、咽痛等症状 , 也有人抗原阳性 , 想配一些退烧、感冒药物 , 但剩下1/3的病人 , 是没有任何症状 , 仅仅只是表达了想要配一些家庭常备药的想法 , 当时我会考虑病人实际情况和药房库存 , 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配药的需求 。
在我的一些老病人中 , 不少是器官移植的术后病人 , 他们很焦虑 , 如果自己“阳”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们 , 其实和正常人一样处理 , 不用特别担心 , 如果是喉咙疼、咳嗽等轻症 , 在家里先休息2天 , 再看看情况;如果是胸闷气喘、高热 , 持续2天 , 那就赶紧来医院 。
感染科病房已收治25个病人 , 以老年人为主
从12月12日起 , 我将互联网医院的工作移交给了同事 , 我主要承担了感染科病房的工作 , 这主要也是为了应对医院可能出现的“大客流” 。 那一天 , 我们将原来的感染科病房来了一次“清空” , 把一些非感染的老病人分流去了其他病房 , 原先50张床位 , 通过扩容 , 整个感染科病房的床位数超过了100张 , 只用于收治新冠感染相关的病人 。
目前 , 我们感染科病房已经收治了25个病人 , 以老年人为主 , 一半以上超过了75岁 , 目前就1例高龄重症病人 , 无危重型病人 , 其他绝大多数都为新冠普通型病人 , 病情稳定 。 这些病人中大多是因为发烧、乏力来就诊 , 不少人有基础性疾病 , 如脑梗、高血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