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感染离世:他们说了7句大实话

清华大学教授感染离世:他们说了7句大实话
文章图片
过去已去 , 未来没来 。 我们现在唯一能够创造的奇迹 , 就是活下去 。
作者:刘娜;本文来源: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 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 , 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12月20日 , 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 , 感染后离世 , 享年67岁 。 这让我想起:关于当下疫情 , 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这7句大实话——
重症和死亡人群 ,
不局限于老人 ,
体现在各个年龄段 。
虽然 ,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 , 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 , 致病率有所减弱 , 但依然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
而且重症和死亡风险 , 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 。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刚开始放开时 , 我们很多人都错以为 , 只有幼童、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 , 感染后才面临重症和死亡风险 。
如今看 , 事实并非如此 。
仅媒体曝光的37岁辽宁足球教练、32岁的四川博士老师 , 我们就不难看出:重症和死亡风险 , 在壮年中也不罕见 。
昨天 , 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 , 因感染去世 , 年仅67岁 。
吴冠英是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设计者 , 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之一 。
伴随奥密克戎席卷中国大地 , 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 也带来越来越多的悲剧 , 我们对它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
它的毒性的确在变弱 , 但一点儿都不能小觑 。 任何年龄段 , 在感染后都有导致病死的凶险 。
最难的关口 ,
不是感染高峰 ,
而是重症高峰 。
新冠这个病的特点 , 不是来就是重症 , 而是在感染5-7天后才出现重症 。 所以 , 重症的高峰 , 会比感染高峰晚 。 另外 , 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 , 也有个时间过程 。 综合分析 , 未来一到两周内 , 我们会迎来重症高峰 。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
我身边很多朋友和家人感染后 , 头三天只是发烧 , 甚至比感冒症状还轻 。
有的人就在心存侥幸中 , 误以为自己是幸运的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 。
没想到 , 被打脸很快到来 。
发烧之后 , 也就是王广发主任说的 , 5-7天时 , 很多人就开始出现“鼻子封水泥、喉咙吞刀片、内脏咳出胸”的难受症状 。
清华大学教授感染离世:他们说了7句大实话
文章图片
患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 , 也是在这个阶段 , 最容易出现生命危险昨天广西那个10岁女孩 , 也是在发烧第5天突患高热惊厥离世 。
王广发主任的大实话 , 告诉我们:
病毒的狡猾在于 , 先轻后重 ,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 感染高峰一两周后 , 才是重症高峰 。 而重症高峰 , 才是我们最难的时候:关乎医疗挤兑 , 关乎生死离别 。
超强变异分支 ,
已在我国出现 ,
今后还会增强 。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 。 国际上 , 在一些欧美国家 , 它们已经显示出超强的传播优势 。
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 。
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 , 没有明显区别 , 重症率和死亡率也没有明显增加 。
近3个月来 , 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 , 其中包括BQ.1和XBB 。
目前 , BQ.1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 。 但随后会逐渐增强 。 一定要提高警惕 , 做好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