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春怨李白


春怨 春怨李白

文章插图
【春怨 春怨李白】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春怨李白,春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2、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 。
3、 【赏析】 金昌绪;杭州人 。
4、《全唐诗》仅存诗一首 。
5、 在大量优美的唐诗中,这首五绝成为特别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绝不是偶然的 。
6、它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 , 意象生动而语言明快 。
7、引人入胜,耐人寻绎,令人一读不忘 , 百读不厌 。
8、 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和煦的微风中飘拂着温馨的花香,翡翠般的绿叶装扮着一株株树木,显得特别清新可爱 。
9、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钗横鬓乱的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 , 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这就是此诗要描绘的一幅生活画面 。
10、人们不禁要问:春光如此可爱 。
11、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 , 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
12、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 , 本篇正是如此 。
13、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
14、诗中所说的辽西 , 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 。
15、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 , 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 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 。
16、天宝之后 , 契丹族更加强大 。
17、由于边事频仍 , 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 。
18、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 。
19、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 。
20、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
21、朦胧残梦里 。
22、犹自在辽西 。
23、”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 。
24、构思也颇为相似 。
25、不过,《闺人赠远》虽不能把丈夫盼回,却毕竟在梦中同亲人见了一面 , 《春怨》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 。
26、怨情尤为沉重而凄惋 。
27、它以颇富民歌风味的清新的语言 , 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所以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
28、 在结构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 。
29、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 。
30、四句小诗 , 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 , 还有一层 。
31、所以,它不仅篇法圆净 。
32、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
33、杨慎《升庵诗话》谓此诗“有神圣工巧”,倒也不算过分 。
34、 [1]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
35、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