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主题 木兰诗主题思想


木兰诗主题 木兰诗主题思想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木兰诗主题思想,木兰诗主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 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
2、《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
3、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
4、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
5、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 。
6、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 , 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 , 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
7、扩展资料: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五、六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 , 三、四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 。
8、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
9、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
10、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
11、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诗《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13、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
14、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 , 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
15、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
16、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
17、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
18、“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 , 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19、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 ,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
20、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
21、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
22、“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 , 万里迢迢,奔往战场 , 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
23、“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 , 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
2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
25、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 ,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
26、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
27、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
28、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 。
29、“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 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
30、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 , 颇有戏剧意味 。
31、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
32、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 , 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
33、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
34、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
35、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
36、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 ,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
37、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 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 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
38、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
39、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
40、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 , 富有浪漫色彩 。
41、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
42、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
43、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44、二、问题研究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对此历来说法不一 。
45、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
46、① 织机声 。
【木兰诗主题 木兰诗主题思想】47、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 。
48、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 , 人未出场声先闻 。
49、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 , 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
50、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 。
51、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 。
52、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
53、② 叹息声 。
54、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 , 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 。
55、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 , 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 。
56、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 。
57、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 , 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
58、”(张燕瑾《繁而有味 , 简能传神——读〈木兰辞〉》 ,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③ 虫鸣声 。
59、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 , 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 。
60、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
61、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
62、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 。
63、的确 , 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
64、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 。
65、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 。
66、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 。
67、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 。
68、此外 , 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 , 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
69、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第一 , 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
70、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 。
71、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 , 而在战场厮杀时 , 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
72、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 。
73、首先 ,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 , 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 。
74、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 。
75、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
76、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
77、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
78、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 , 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 , 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
79、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 , 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 , 渐行渐远 ,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
80、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 , 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
81、② 简笔的运用 。
82、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
83、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
84、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 , 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 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
85、另外 , 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
86、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 。
87、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 , 所以 , 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 。
88、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 , 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