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早该列入“煮茶黑名单”的茶叶,泡茶好喝,但煮茶真的不行( 二 )


还是捧在手上 , 小口趁热细品 , 更能感受香清味绝的风韵 。
有仪式感的泡茶方式 , 非盖碗冲泡莫属 。
现场烧开一壶水 , 开始冲泡 。
确保每一冲泡茶水温都要足够沸 , 逐道冲泡出汤下 , 才能呈现汤中的细腻风味层次 。
如果是煮茶 , 不在考虑范围内 。
主流的茉莉花茶 , 采用烘青绿茶作为茶坯原料 , 也经历了杀青 。
茶坯原料 , 同样是不发酵茶 , 内部含有较多未转化的多酚类物质 。
不论闷泡或久煮 , 茶味都容易发涩不好喝 。
况且 , 茉莉花茶还经历了窨制 , 深深窨入了茉莉鲜花的花香 。
花茶自身引以为傲馥郁鲜香 , 一旦待在高温加热的煮茶环境 , 难免会飘散大半 , 根本喝不准茶汤风味!


三、红茶 。
不久前刚收到一条私信 。
“不是说红茶适合煮茶吗?为什么我买的小赤甘 , 煮茶远不如盖碗冲泡好喝?”
其实 , 传统红茶不推荐煮 。
所谓“红茶适合煮”的说法 , 要辩证来看 。
红茶作为大宗茶类 , 市场占有率广 。
不少新式茶饮(包括奶茶、水果茶、茶咖等) , 会选择红茶充当茶底 。
最常见的做法 , 是买入袋泡红茶(红碎茶为主) 。
放几包进入大锅内 , 加水开火煮出浓重的茶汤 。
按照不同饮品的配方 , 加糖、加椰奶、加水果等小料 , 最后再端上桌 , 登台亮相 。
但按这种方式去喝茶 , 喝到的基本是“饮料味” , 天然茶味存在感极弱 。
日常喝茶 , 对待茶圈里的传统红茶 , 不适合也不推荐煮 。
包括正山小种、金骏眉、坦洋工夫、九曲红梅等 。
泡茶时 , 老实用白瓷盖碗冲泡 , 更能还原茶汤本味 。


四、轻火岩茶 。
有茶友挑战过煮轻火奇兰 。
400毫升左右的清水 , 放了一泡1/3的投茶量 。
对了 , 单泡净重是8克 。
凭手感放了1/3进去 , 少说也有两、三克左右的重量 。
冷水下锅开始煮 , 等到烧沸后关火 , 中间经历了六、七分钟左右的煮茶时间 。
然后得出的结论 , 很简约 , 只有两个字——难喝 。
原本围坐在煮茶壶旁 , 开火煮茶后 , 期待值还是挺高的 。
彼时 , 丝丝缕缕的热气 , 混着好闻的奇兰代表性的馥郁花香 , 飘逸扩散在四周空气 。
闻起来 , 香气很是舒服 。
但煮开后将茶汤倒入杯中 , 细细啜茶 , 汤中的水香极弱 , 尝不出落水香 。
并且 , 汤感偏薄 , 微微偏苦 。
除了略带茶味外 , 再无其它特点 。
对比平日用盖碗冲泡出来的茶味 , 简直判若两茶!
其实 , 煮茶并非岩茶圈的热门 。
即便煮 , 也要优先这三点:焙火足、传统品种、储存良好的陈年岩茶 。
包括足火肉桂、足火矮脚乌龙、足火梅占、足火老丛水仙等 。
煮的时候 , 为了避免浪费 , 煮这些岩茶泡开过的叶底会更好 。
反观焙火轻 , 以高香著名的小品种奇兰 。
不论怎么看 , 都踩中了“煮岩茶”的雷区 。


五、新白茶 。
冬天煮白茶 , 老白茶(3年以上)与陈白茶(1-3年内)才是常规选项 。
鲜鲜出炉 , 未经久存 , 储存时间尚未满周年的新白茶 , 不论如何也不推荐煮 。
因为 , 新白茶的内在茶味物质 , 比较活泼 。
类似一座活火山 , 一触即发 。
沸水遇上干茶的瞬间 , 立马能浸出清鲜、淳和的爽口茶味 。
换成煮茶 , 反而不利于鲜爽、鲜甜、清新的茶味发挥 。
而且 , 和老白茶比 , 新白茶还没经历多年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