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性争议再起( 二 )


泽特克教授对《财经》采访人员解释说,他更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探索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即如果要调查转基因饲料对动物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连续喂养的一代动物多次生产进行评定,要比多代之间进行评定的方法更合适,结果也更明确 。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他说 。
安全性的“无头公案”
种种迹象显示,这一风波很可能又会演变成一桩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头公案” 。
迄今为止,无论是长期的饲养实验还是短期的饲养实验,科学界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认可的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作为饲料会对动物起负面作用 。
在过去十年中,这样的风波也已经演绎过多次 。
早在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斯陶伊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证明,幼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幼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且免疫系统遭受破坏 。
但是,英国皇家学会在后来组织的专家评审中,称该研究从实验设计、执行到分析等多方面都“充满漏洞”,其报告是“无可救药地混乱”,结论缺乏科学性,这位教授随即也被劝提前退休 。
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
不过,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傅强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Bt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只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蝴蝶恰恰也是鳞翅目的一种 。
其后,也还有类似的风波 。但迄今为止,转基因作物不安全说在科学上仍然没有得到证实 。然而,逻辑的吊诡之处却在于,你也很难证明转基因的绝对安全性 。
因此,在同样的科学基础上,出于文化传统、对技术的信任程度以及对监管能力的认同存在巨大差异,转基因作物在不同国家遭遇到天壤之别的命运:在有些国家,比如美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转基因作物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商业化种植;而在保守主义传统较为盛行的欧盟,依然抱相对抵触的态度 。
即使同在欧洲,也有差异 。而奥地利就属于强烈抵制者 。直到去年,在欧盟的强烈要求下,该国政府才原则上允许MON810转基因玉米进口 。
这种争议性不仅体现在“国家立场”的差异化,更体现在即使在单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激烈的争议 。以法国为例,2008年1月11日,法国政府宣布,今年法国将继续暂停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这是法国迄今种植的惟一的转基因作物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在国内受到科学界的普遍批评,也被欧洲食品安全局批评为“不公正的” 。
在中国,或者出于对技术本身的恐惧,或者出于对商业化的本能抵触,或者说出于对政府监管能力的担心,转基因安全性的问题在公众中往往能引起巨大的共鸣 。
然而,中国毕竟不同于欧洲——宗教传统不同,更重要的是,中国面临的粮食问题更加严峻,现实条件大不同 。因此,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专访时,就明确地表达了赞成转基因作物立场 。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中国政府将来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围绕着这一话题的争议都将会长期持续 。而这种争议到底会导向理性的谨慎,还是非理性的偏执,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