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会扎针的小护士到管理一科的护士长

作者:护理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
2013 , 信仰初成
2013年 ,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天真无邪、不谙世事 , 怀揣着“白衣天使”的梦想 , 进入医院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
然而 , 离开带教老师就像失去拐杖的我才意识到 , 独自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人和事 , 我寸步难行 。
“小护士 , 你新来的吧?下不了手就叫你们老师吧 。 ”还记得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在原地愣了许久 , 看着大家怀疑的眼神 , 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 , 我有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 原来我连扎针也不行 。
科里的老护士安慰我多练一练就会好 , 可我的心里却埋下了自我怀疑的种子 , 我觉得她们一定不想和我搭班了 , 觉得我一无是处 。
随后 , 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 , 护理文书、血气、尿管、胃管……我都做得不尽人意 , 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 看着别人有条不紊地干活 , 而自己无从下手、不敢做事 , 我开始想放弃了 。 但是 , 看着自己用七步洗手法洗出的那干干净净的双手 , 想着自己要用这双手治病救人的梦想 , 我又有些不甘 。
“这个职业就是这样 , 有能耐的看不上 , 没能耐的干不了 。 也许 , 我们做了许多 , 也不曾得到认可、不被认同 , 但是只要穿上这身衣服 , 我们就不再是家里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爸妈 , 而是战士 , 随时为医学献身的战士 , 并且没得选择 。 因此 , 我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 叫‘非紧急避难人员’ 。 ”
这是护士长和我们这批新入职人员的第一次谈话 , 也正是因为这段话让我对这份职业、对护士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之后 , 我开始调整心态 , 踏踏实实地看着护士长如何做事、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处理矛盾……向她学习 , 一点一点改变自己 。
她总是身先士卒 , 发生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考虑周到、妥善处理 。 难扎的血管、难下的胃管、抽不了的血气 , 她总是一次成功 , 好像没有她做不了的操作 。 讲课也是头头是道、易于理解 , 大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
最开始 , 我会疑惑 , 真有这样神仙般的人物?后来我才知道 , 原因只有一个——勤 。
护士长30多年的工龄 , 无论刮风下雨永远按时按点到岗 , 越是繁琐困难的操作 , 越是苦活累活 , 就越争着去干 。 就这样 , 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总结经验中练就了现在的一身本领 , 这就是她的底气 , 是任何时候都打不倒的自信来源 。 她说:“我们穿着白衣 , 也是战衣 , 你又是实实在在的本科生 , 应该有所作为 。 ”
2019 , 牛刀初试
经过6年的成长与历练 , 已经逐渐成熟的我开始把眼睛望向医院之外的世界 。
机缘巧合 , 我在2018年参加了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呼吸护理学术交流会 , 护理个案在比赛中还获得了优胜奖 。 这次经历 , 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眼界实在是太窄了 。
从不会扎针的小护士到管理一科的护士长
文章图片
于是 , 回来后我开始多方打听 , 了解到中华护理学会即将举办国内第一个呼吸专科护士培训班 , 我便向护士长申请 , 护士长点头称赞 , 她说:“雏鹰长大了 , 是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 。 ”
理论培训的课程精彩纷呈 , 各地大咖齐聚一堂 , 我也终于明白 , 为什么王辰院士说医学教育不敢不是精英教育 , 因为我们做的事涉及到了人民的健康乃至性命 。
从不会扎针的小护士到管理一科的护士长
文章图片
3个月的理论加实践 , 不敢说满腹经纶 , 但也是全新蜕变 , 毕业时完成了第一次论文答辩 , 看到台下老师的笑容和频频点头的大家 , 我想 , 这一步 , 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