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唐代建筑风格特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建筑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 , 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
2、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 , 严整开朗 。
3、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
4、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 , 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 , 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
5、从唐至今 , 历经千年 , 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
6、 唐代遗构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较完好有四座,都位于山西,即佛光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南禅寺 。
7、佛光寺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距台怀镇约48公里的豆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 。
8、据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郑庆春介绍 ,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 。
9、虽曾于元朝替换部分瓦作,小部分大木作也曾于各朝代有过修缮/替换,并取消了前廊(门窗从前檐金柱被移至檐柱),但绝大部分建筑结构仍为晚唐原构 。
10、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 。
11、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
12、据唐代《古清凉寺》记载,佛光寺创建于471年~499年间 , 即北魏孝文帝时期 。
13、隋唐时期 , 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达72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 。
14、据郑庆春介绍,《宋高僧传》中记载,唐元和十五年(793)“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庆云现文殊大士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 。
15、上遣使供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现于寺中 。
16、”佛光寺距长安路途遥远 , 寺中的“祥瑞”竟能远达长安,传到宫廷中去,可见寺院在当时的影响 。
17、一直到了唐代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灭佛的时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僧人也作鸟兽散,幸存下来的只有残垣断壁 。
18、后来 , 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佛教再一次进入兴盛时期 , 才在一个名叫愿诚的法师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 。
19、其中 , 山腰上的东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时的风貌 , 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宝 。
20、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郑庆春向采访人员介绍,东大殿外在形象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清爽简单、祥和浩荡的气魄 。
22、北侧的文殊殿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筑,单檐歇山顶 。
23、“建造用减柱法,这种不规则的用柱法,元明以后已不多见,就是在宋金建筑中也很特殊 。
24、这样的结构形式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也是我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实物例证 。
25、”此外,文殊殿的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足以见当时的妙手神功 。
26、深处殿内 , 让采访人员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殿宇中那些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如新的塑像,鲜活灵动 , 似乎会随风舞动 。
27、更有趣的是,在东大殿佛座背后的一个壁面上还“藏”有一幅极其生动的壁画 , 是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1964年考察时偶然发现的 。
28、画面高35厘米,宽100厘米,两侧被后人用土坯墙封护,光线幽暗,所以发现时这幅画色泽如新,保持着唐代的原貌 。
29、画上画有天王、天女、鬼怪、妖猴、神龙等,人们俗称《镇妖图》 。
30、天台庵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的报告认为“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筑” 。
31、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
33、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 , 建筑在太行山深处王曲村的中坛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为墙 。
34、天台庵原建制不详 , 现仅存正殿三间和唐碑一通,虽规模不大,却是我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中极其珍贵的实例 。
35、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 。
36、殿身各柱柱头优美古朴 。
37、殿内梁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 。
38、大殿结构简练,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
39、引人注意的是,天台庵在梁架结构上还保持了唐代的梁架结构 。
40、但是它的举折,也就是屋顶,已经比南禅寺和广仁王庙稍高了一点,那就是说到了晚唐 , 梁架在往高里做,包括佛光寺东大殿的举高都比南禅寺高,可以看出越早一点的建筑 , 屋顶越比较平缓,越到晚期的建筑屋顶就越举高 。
41、天台庵则为唐制至宋制的过渡实例 。
42、除了佛殿,寺院中保存下来的就只剩下一通石碑和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了 。
43、石碑年代久远,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
44、倒是殿前这两只憨态可掬的石狮子,似乎早已看惯了世事沧桑,显得颇为老练世故 。
45、广仁王庙寂寞千年的活化石山西芮城县素有“文物之乡”的美誉 , 这里有著名的古魏城遗址 , 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广仁王庙以及精美绝伦的永乐宫壁画 。
46、广仁王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老百姓俗称五龙庙,它的建筑年代(唐太和五年即831年)比佛光寺还早了23年,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在我国现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中名列第二,为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 。
47、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庙前曾有五龙泉水,为当地灌溉之水源 。
48、因五龙之中的青龙又被称为“广仁王”而得名 。
49、庙宇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 , 东南角辟有小门 。
50、据说原来在庙门和照壁之间,有呈八字形的两座石坡为道,后来因为土崖塌陷而被毁,东西厢房也被夷为平地,现在仅存正殿和建于清代的戏楼 。
51、广仁王庙的大殿造型端丽、结构简洁,屋顶平缓,板门棂窗 , 单檐歇山顶,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
52、广仁王庙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保留到今天,实属上苍厚爱 。
53、据记载,这座庙1958年曾经大修 , 原打算恢复唐朝的原貌,但由于当时对唐代建筑的风格、结构、周围环境及其布局 , 都没有认真加以研究,加上财力不足等原因 , 在修护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正脊的花纹无所依据,鸱尾的式样不太对头,台基和檐墙也采用了新式条砖 。
54、但斗和梁架仍保存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
55、在现存于世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 。
56、直到1983年以前,这座正殿还是村小学的教室 。
57、庙里的塑像也就在那时被毁坏了 。
58、2001年6月25日,广仁王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9、驱车离开广仁王庙,远看这座没落在无垠麦田和乡下民宅的乡下小庙 , 它很普通,却寂寞地守候千年风雨 。
60、时至今日,广仁王庙地处的龙泉村及周边村民依然会在庙里进香祈福 , 正月十五依然会在庙前进行龙灯表演,使这座不起眼的乡间小庙俨然一座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
61、南禅寺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 。
62、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 。
63、其中佛像为唐塑,1999年不幸被毁被盗 , 被称为“南禅劫” 。
64、南禅寺大殿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一处高岗上,属于五台山台外寺庙 。
65、寺宇坐北向南 , 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
66、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 。
67、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原貌瑰丽 。
68、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 , 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 , 只起隔挡的作用 。
69、南禅寺的屋顶是全国古建中最平缓的屋顶,与明清时崇尚的“陡如山”明显不同 。
70、也就是说 , 从唐代到清代,年代越近,建筑的屋顶越陡峭 。
71、纵观南禅寺,最普通的板门,最简单的直棂窗,屋顶只是一片静悄悄的灰色布瓦 , 除了鸱尾,正脊与垂脊上没有任何花纹装饰 。
72、殿内17尊唐塑佛像姿态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 。
73、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里那几尊唐代塑像 。
74、除了甘肃莫高窟外,这些都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贵 。
75、可惜近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文物抢劫,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 , 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 。
76、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 , 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 。
77、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 , 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 。
78、专家估计这可能是文物贩子指定不法分子 , 有组织有预谋地抢劫 , 然后迅速走私出境 。
79、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个山间小寺的价值,更不会知道佛像的胸腹中藏有佛经宝物 。
80、如今大殿的门口装上了铁栏杆,游人只能隔着栏杆远望 。
81、见神坛上一尊唐代大金刚,虎背熊腰,怒目圆睁 , 大脸憋成了红枣一样的深褐 。
82、被盗的文物如今杳无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叹息 。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