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
文章图片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从白天忙到黑夜
又把黑夜熬成白昼
在封闭的感染楼地下室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高速运转的机器嗡嗡作响
检验人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套装
与时间赛跑
与病毒较量
初现苗头 , 总结反思
抗击新冠疫情是一盘大棋 , 没有哪个城市或是哪个医疗机构可以独善其身 。 11月初 , 随着北京疫情形势的日趋严峻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热门诊在11月8日接诊了一位新冠阳性患者 。 全国抗疫虽已三载 , 但这是检验科今年第一次检测出新冠阳性患者 。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
文章图片
在检验科张捷主任的带领下 , 检验科有条不紊地进行标本的双试剂复检 , 配合各兄弟部门 , 第一时间完成了阳性样本的上报、转运到昌平区CDC等一系列流程 。 针对此次阳性标本检出、复核、上报、转运等一系列流程 , 检验科反过来进行了流程梳理 , 召开科内会议 , 总结规范 , 秉持“稳、准、快”的原则 , 以期做到标准化应对 。
同心战疫 , 昼夜无歇
随着北京疫情形势迅速严峻 , 发热门诊患者中陆续检出阳性病例 。 经过第一次的真枪实干以及标准化的培训总结 , 检验科核酸检验人员均能从容应对个别阳性病例的处理过程 。 但是 , 11月中旬开始 , 院内进行的全院员工及住院陪护患者的每日例行筛查中发现“十混一”可疑阳性 , 检验科夜间紧急联系对应病区进行了所有人员的单管采样 , 并立即安排人员连夜进行核酸检测 , 核查阳性人员 。 白天忙到黑夜 , 又把黑夜熬成白昼 , 只为尽可能降低院内传播风险 。
殊不知 , 这只是新的战役的冲锋号 。 此后 , 院内相继有后勤人员、医护人员发生感染 。 每日的全院全员筛查正常进行的同时 , 还会有一些“十混一”可疑阳性人员的单采单管检测 , 标本量增加的同时 , 阳性标本数量剧增 , 昌平区CDC已无力再接我院的阳性标本进行确认 , 确认工作直接落到做新冠核酸检验人的身上 。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
文章图片
多少个日日夜夜 , 检验科主任和核酸检测负责人都彻夜未眠 。 每一个可疑阳性标本都像一枚炸弹 , 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就像排雷员 。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 , 对每一批结果中的可疑阳性样本进行人工结果判定 , 确认是否需要复核 。 而核酸检测人员在一批批已经检测结束的样本中重新挑出可疑阳性样本 , 人工进行双试剂复核检测 , 在双试剂结果一致的情况下 , 抄录好结果上报 , 以确保发出的结果“不漏网、不错杀” 。 我们知道每一个“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发出意味着什么 , “生命所系 , 性命所托”在此时有了更深的理解 。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疫情防控纪实 ③
文章图片
勠力同心 , 共克时艰
检验科不仅负责核酸检测工作 , 还要保证院内医疗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 。 在人员紧缺的现状下 , 面对核酸检测工作量骤增的情况 , 科领导随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进行人员和物资调配 , 大家摩拳擦掌 , 随时等待着新任务下达 。 由于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规律 , 大家提议科内唯一的一台微波炉送至核酸人员休息处 , 让他们起码能吃上一口热饭 。
在这段时间 , 每班次的检测人员都超负荷工作 , 有时甚至高达12小时以上 , 实验室机器24小时不停歇 。 过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使得一名检测人员直接在实验室内坐地恶心、呕吐 , 休息片刻后重新穿上白衣、继续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