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出车医生:最快速度送患者到急诊,仍需排队 6 小时

本文作者:yxtlavi
「现在去打120 , 前面都会有二、三百人排队 。 」上海急救医生何昶无奈地说 。
为了缓解120紧张问题 , 何昶退烧后就回去工作了 , 目前他仍是阳性 , 「现在还是会咳嗽、无力」 。 而和他一辆车的司机王伟 , 感染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 「感觉自己还能挺得住 , 温度就也没怎么测过 。 」
何昶说 , 现在可能是从1950年开始、上海存在120救护车后 , 资源最紧张的时刻 。 本月中旬开始 , 他一天的出车次数可能会达到之前的三倍 , 基本是一车接着一车 , 一整天12小时全满 。
但他也清楚 , 120紧张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上海 , 而是全国一致 。 近些天来 , 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始向社会招募司机、话务员等 , 并抽调其他科室的医生出120 , 以缓解急救资源日渐紧张的问题 。
「但确实 , 患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何昶说 。
120 出车医生:最快速度送患者到急诊,仍需排队 6 小时
文章图片
某医院发热门诊门外图源:视觉中国
48小时连续出车出诊
在何昶的感受中 , 12月15日是第一个「小高峰」 。
何昶做急救医生已经五年了 , 也习惯了以往的工作节奏 , 「我们白班12小时 , 每车之间可能会有一小会的休息时间 , 但现在没有了 。 」来自广东的吕浩辰也表示 , 以前一天可能出车10趟左右 , 现在基本是20趟左右 , 「还出现过48小时连续出车的情况 。 」吕浩辰说 。
目前 , 上海市一天120呼入量已达到6万个 , 突破了过往记录;深圳近一周120日均呼入量增加了三倍多 , 并仍处于增长阶段 。 同样 , 太原市120呼入量增至平时的4至5倍 , 日均4000余次 。 太原急救中心公开表示 , 应该避免不合理致电 , 否则影响急救服务效率 , 导致120急救资源不足 , 可能影响他人生命安全 。
何昶体感 , 现在「不合理致电」已经越来越少见 。 「大家还是明白120资源的有限性 , 像以前那种头晕就叫救护车的情况已经不多了 。 」尽管每个患者的主诉不同 , 但当他来到患者家里时 , 发现几乎都是发热引起的不适 , 「几乎达到100%」 。
120 出车医生:最快速度送患者到急诊,仍需排队 6 小时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发热患者比例不断增大 , 对救护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 为了更大程度覆盖有需求的人群 , 医生们和调度中心的协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
「以前调度中心会提前将下一个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我们说一下 , 现在不会了 , 就是直接派单 。 」何昶说 ,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 他们和调度的配合更有默契了 。 调度中心会将患者的严重情况分级 , 对于已经昏迷休克的患者优先派单救治 , 医生们会尽量保证15分钟内可以到达;而对于轻症的患者 , 可能就要排到后面去 。 「虽然我们最后也会去接 , 但等待几小时确实是有可能的 。 」吕浩辰说 。
一周出车4天、一次12小时左右 , 吕浩辰正在小心翼翼地做着防护 , 目前他还未感染 。 「希望自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 不然医生们真的不够用 。 」
社会招募支援120
一般来说 , 一辆车、一名担架员、一名司机、一名护士、一名院前急救医生 , 是一组急救120的标配 。 司机和担架员也需要进行过急救培训 , 关键时刻要和医生护士配合;急救医生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患者的病情 , 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 。
何昶和吕浩辰均表示 , 当地卫健委已抽调了医生来帮助 , 大概有三十、四十人 。 「其中有内科、外科、还有麻醉科的 。 」吕浩辰说 , 这些医生们在短暂的培训后 , 以14天为一周期 , 出车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