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原诗及注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意思是走到水的尽头坐下看着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这首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
原诗及注解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①颇好道②,晚家③南山⑧陲④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原诗及注解

文章插图

兴来每独往,胜事⑤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原诗及注解

文章插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⑥林叟⑦,谈笑无还期 。
①中岁:中年 。
②道:这里指佛理 。
③家:安家 。
④陲:边缘,旁边 。
⑤胜事:美好的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原诗及注解】⑥值:遇见 。
⑦叟:老翁
⑧南山:即终南山1
诗歌赏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什么意思?原诗及注解

文章插图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道教 , 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兴致来了 , 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 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 , 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
【赏析一】: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 , 随遇而安之情 。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 。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 。“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 。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
【赏析二】: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 , 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 , 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 。其实 , 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 , 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 , 不求人知 , 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
第三联 , 即言“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 , 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 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 。再从艺术上看 , 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 , 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 , 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 , 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 。不刻意探幽寻胜 。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
【赏析三】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 , 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 , 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 , 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 , 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 , 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 , 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 。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 , 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 。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 。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 , 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 , 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 , 意思是以洁净 , 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 。尽管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 , 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 , 又精禅上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 , 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 , 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 , 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 , 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 ,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 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 , 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 , 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毂χ?,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 , 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 , 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 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 , 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