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这两天 , XBB.1.5已经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株”的消息 , 迅速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 与此同时 , 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等药物在多个地方开始出现脱销 。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 , XBB.1.5已经迅速在美国蔓延开来 , 最近一周感染的比例已经占到了40% , 比上一个星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
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毒学家称 , XBB.1.5毒株虽然是变异后的毒株 , 但它的致病力和致死率并没有明显增强 , 症状主要是腹泻、呼吸困难、发烧、疲劳、全身疼痛等身体情况 , 不过此毒株其“免疫逃逸”能力非常强 , 此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疫苗 , 对变异后XBB.1.5毒株很可能效果降低 。
近日 , 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新增369条中国本土新冠病毒测序结果 , 上传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领衔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 。
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这些样本来自上海地区新冠患者 , 随机采集于今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 , 经基因测序确认30个已知奥密克戎亚型毒株 , 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 除了“南方株”BA.5.2和“北方株”BF.7相会于上海 , 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占比超过1/3——这些病例绝大多数为境外输入病例 , 处于闭环单独管理中 , 因此并未造成BQ.1家族和XBB家族的本土大规模传播 。
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 , 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 , 有3例XBB.1.5 , 同样都是境外输入病例 , 未造成本土传播 。 研究人员表示 , 境外输入患者中的毒株较为复杂 , 多为在我国境内首次检测到 。 当前测序结果表明 , 针对境外输入新型病毒株较多 , 仍需要常规开展病毒株检测为后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
专家称XBB传播速度可能更快 , 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 , 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 。 因此 , 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
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 , 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 , 如果病毒一直变异 , 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
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 , 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 , 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 , 保护力水平下降 , 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 , 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 但是 , 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 , 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 ”
重要提醒:18岁以下禁止服用
近日 , 一张“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 , 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在网络流传 , 不少药物一度脱销 , “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诺氟沙星”一度冲上热搜 。
诺氟沙星是什么药?为什么未成年人禁止服用?家有孩子到底需要准备什么?
此前 , 国家药监局官网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个家庭药箱 , 尽量精简 , 只准备一些常用药 , 并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 身边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自行使用抗菌药物 , 但发热不等于感染 , 更不等于细菌感染 。
XBB?1?5毒株已登陆上海,下一波高峰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其实发烧只是一个症状 , 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 发烧是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 找到发热的原因至关重要 。 发热的原因很多 , 除了感染性外 , 还有结缔组织性疾病、肿瘤性、药物热 。 即使感染性 , 还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病原 。 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 , 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 。 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 没有细菌感染时 , 用抗菌药物是没效果的 。 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菌药物 , 不但对治疗无益 , 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只有感冒后出现咳嗽频繁 , 伴黄稠粘痰、发热、咽疼等继发细菌感染的症状时 , 应到医院检查 , 医生会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