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红色预警!关口前移兜住防重症的底线

面对感染高峰如何守护百姓生命安全?近日 ,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接受央视专访 , 全面回应社会关切 。 在谈及危重症救治时 , 焦雅辉表示 , 急诊抢救室的床位要尽快周转起来不压床 , 在急诊留观的患者 , 24小时内必须要收到病房 , 把急诊抢救的床位留给下一批病人用;此外 , 要关口前移 , 早干预、早治疗 , 防止轻症变重症 。
社区医院红色预警!关口前移兜住防重症的底线
文章图片
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建立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 。 图据央视
近一个月来 ,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多 , 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省市迎来重症救治高峰 。 从合并病区到增加病房 , 各地医院使出浑身解数 , 紧急扩容重症收治能力;从急诊到ICU , 遭遇大面积感染的医护梯队轻伤不下火线 , 坚守阵地 。 然而 , 即便把院内能腾出的地儿放满床位 , 把医生吃饭喝水的时间省下看病 , 在前所未有的就诊压力与快速攀升的重症人数面前 , 医疗资源仍显得十分吃紧 。 在急诊环节将救治关口前移 , 就是要切实做好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分层评估诊治 , 把握救治关键环节 , 为救治重症争取时间 。
有效的重症救治必须在院内进行 , 但防重症率、提升治愈率 , 院外可以也应该助一臂之力 。 医院收治能力不可能无限扩容 , 就像焦雅辉所说:“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 , 等都成了重症了 , 到医院里面来接 , 那我们三级医院的资源总有饱和的一天 。 ”供需关系紧张的现状 , 呼唤更多关口前移的解决方案;而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对居民健康分级管理 , 有助于通过早干预、早治疗 , 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轻症变重症的情况 。
分级健康管理的办法 , 既符合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 , 也契合现阶段防控要求 。 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 就是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对辖区内的、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透析的、孕妇、儿童等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健康管理;新十条也明确要求 ,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 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 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
关口前移是大势所趋 , 自然对社区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 。 至于如何分级 , 焦雅辉建议 , 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有高风险因素的人进行摸排和健康风险等级评估 , 应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建立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 , 一旦出现危险因素最高的红色 , 马上转诊 , 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 。 北京市也要求按照“平急结合、远近结合、体系与机制并重”原则 , 进一步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 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 , 筑牢基层诊疗防线 , 畅通转诊通道 , 及时分类分级收治患者 。 关口前移到社区医院 , 不仅可以缓解三级医院急诊抢救的压力 , 更重要的 , 是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重病人 , 及早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 , 防止患者从轻症转移到重症 , 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
急诊分级诊疗病情 , 是将急救关口前移;社区医院分类管理健康 , 是将关口进一步前推 , 更好实现立体化救援;二者诠释的 , 都是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 , 都是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 。 “早发现”和“抓源头” , 才能给生命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 。
编辑:辛音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社区医院红色预警!关口前移兜住防重症的底线】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