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威胁下的中国食品安全( 二 )


微生物的监管
在今年湖南一次婚宴上 , 爆发了由红烧肉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一共中毒28人 。浙江和海南两个地区 , 因为不洁的桶装 , 诺如病毒暴发 , 涉及10所学校 , 累计报告500多人中毒 。“但是截至现在 , 虽然有很多中毒事件报道 , 都没有明确病因 ,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 , 检测能力的准确性和科学判断 , 可能在目前有些地区还是薄弱的 。由于微生物的风险 , 我们毋庸置疑要在这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 。”刘秀梅说 。
对于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 其实从1999年开始已经采取了病原食品组合风险管理的模式 。一直到现在 , 国际食品法典制定相应措施控制食品当中某些微生物危害的时候 , 都是针对某种特定食品当中的重要微生物 , 而不是泛泛地控制某些沙门氏菌 。
据刘秀梅介绍 , 在微生物标准体系当中 , 2010年发布了10项微生物检验方法 , 2012年和2013年又发布了9项 。到目前为止 , 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4789》系列当中 , 40项已经有19项进行了完整的修订 。
目前 ,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已经发布 , 对食品当中的致病菌规定了限量 , 对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中致病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要进行监测 , 其中对致病菌监测是第一大项 , 而且是食品安全标准重要组成部分 。
据了解 , 在当前国家微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当中 , 首要就是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 。从去年开始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 到今年开始建立的溯源实验室网络 , 有2000多个监测点布设开 , 这些数据和报告还没有完整对外公布 。
刘秀梅表示 , 当前还缺乏对食品中生物性危害因素的评估资料 , 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的收集 , 缺乏更多的能够做风险评估的信息 。另外 , 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当中 , 也包含对生物性危害因素监测 , 监测了很多常见的致病菌 , 特别是没有发生食物中毒报告的 , 这方面我们的认识还略显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