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就是汉代的贾谊 , 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论家 。 他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 , 被文帝召为博士 , 不到一年即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 文帝试图提拔他为公卿 , 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 后来因为群臣的忌恨 ,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几年后被召回到长安 , 任梁怀王太傅 。 因梁怀王坠马而死 , 贾谊深怀歉疚 , 忧伤过度而死 。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 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文章图片
在诗歌作品中 , 贾谊往往被看作失意的政治家形象 。 诗人以自身的遭遇寻求到契合点 , 通过对贾生的伤悼 , 抒发了自己才华湮没、遭谗被贬的愤懑无奈之情 。 本诗的题材 , 依据《史记》 , 是贾生复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时候的故事 。 “宣室” , 是汉未央宫前殿正室 , 是比较隆重的地方;因此在宣室征求贤才 , 说明文帝对求贤相当重视 。 “访逐臣” , 说明此次征求范围广泛 , 凡被流放到各地的逐臣 , 都是有机会再次被提拔的 。 如此隆重而周全的征求贤才 , 看来汉文帝是动真格的 。
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文章图片
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文章图片
根据《史记》的记载 , 贾生年二十余 , “每诏令议下 , 诸老老生不能言 , 贾生尽为之对 , 人人各如其意所从出 。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 ”贾生还创作有《吊屈原赋》和《治安策》等著名的篇章 , 其文采也轰动一时 。 贾生的才华是举世无双的 , 在此次规模浩大的征贤行动中 , 他一定充满着自信 。
诗歌发展到第三句 , “夜半”“前席”尤其见出文帝对贾生的重视 。 试想汉文帝与他居然聊到深夜 , 可谓投机之极 , 致使文帝不自觉地将坐席前 , 连帝臣的尊卑次序都顾不得了 。 我们一定以为贾生必然会得到文帝的垂青 , 他的命运将要获得重大的转变 。 然而“可怜”和“虚”的使用 , 隐约让人感到与本句的气氛有些不协调 , 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第四句可谓惊人之笔 , 造语平淡 , 但立意独特 , 颇为震撼 。 原来文帝虚心垂询 , 凝神倾听 , 详加追问的 , 居然只是鬼神虚无之事 , 而贾生所擅长的治国安民的理想 , 却没有得到眷顾 。 显而易见 , 贾谊的命运并不能得到改变 。 诗人虽然结尾以淡淡的一句 , 其实满含着强烈的愤懑之情 , 将贾谊的怀才不遇发挥到极致 , 也使诗人辗转薄宦 , 不得不重用的积郁 , 又一次得到充分的宣泄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