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诗,揭开了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黑暗内幕

我们今天谈到隋唐科举取士制度时 , 往往给予高度肯定 , 强调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 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 如果你真的以为它公平公正 , 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权力至上的时代 , 公平只能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 。 唐代考进士时走后门、托人情之风极为盛行 。 虽然也有凭才学受赏识而考中的 , 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与主考官员的私人关系或所托后门的权势大小 。 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 , 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这个问题 。
白居易
见尹公亮新诗 , 偶赠绝句
袖里新诗十首馀 , 吟看句句是琼琚 。
如何持此将干谒 , 不及公卿一字书 。
意思是说 , 我袖子里有十几首尹功亮写的新诗 , 细看句句都像美玉一样精彩 。 不过你拿这样的好诗来干谒有什么用呢 , 须知它远抵不上那些高官写的一张便条!
白居易的一首诗,揭开了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黑暗内幕
文章图片
白居易的一首诗,揭开了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黑暗内幕
文章图片
白居易的一首诗,揭开了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黑暗内幕
文章图片
这首诗中提到的“干谒” , 是当时考生们在考试前向有声望的官员自荐的一种形式 , 他们拿着自己的诗作 , 献给官员 , 期望得到官员的赏识 , 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 为接下来的考试铺平道路 。 考生献给官员的诗叫做干谒诗 , 众所周知的《闺意上张水部》就是一首著名的干谒诗 。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 。
这首诗表面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 , 点上红烛进入洞房 , 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 。 新娘梳妆完毕羞答答地低声问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深浅合乎现在的流行样式吗?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 。 但细看一下题目 , 就可以知道另有深意 。 此诗又题作“近试上张水部” , 意思是快要考试了 , 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 。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 , 当时又是朝廷官员 。 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 , 希望得到他的赏识 , 为接下来的科考铺平道路 。 所以 , 这首诗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最近即将参加科举考试 , 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审阅了 。 我虽然有信心考好 , 但还是要向您请教 , 不知我写的诗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口味 。
白居易的一首诗,揭开了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黑暗内幕】严格说来 , 干谒就是托关系、走后门的一种形式 。 但与写便条、传口信比起来 , 干谒只能算是一种正常途径 。 人人皆知大诗人王维才华横溢 , 但有才华并不意味着考试考得好 , 这里面有偶然性和发挥水平的问题 。 据说王维参加科举考试 , 为确保考中状元 , 是通过岐王李范引荐他结识玉真公主 , 玉真公主给主考官传话 , 这才使他顺利考中状元 。
晚唐诗人杜荀鹤 , 相传是诗人杜牧的妾所生之子 。 他虽然早有诗名 , 可多次考进士都落第 , 只好去晋见当时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梁王朱全忠(朱温) 。 二人座谈时 , 忽然天上无云而下起了雨 。 杜荀鹤不失时机地写了一首奉承朱全忠的七绝:
杜荀鹤
梁王坐上赋无云雨
同是乾坤事不同 , 雨丝飞洒日轮中 。
若教阴朗都相似 , 争表梁王造化功 。
意思是说 , 同样是乾坤中的事物其现象不同 , 这次是雨丝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飞洒 。 如果在谁的治理之下天阴天晴的现象都相似 , 那怎能显示出梁王您功勋盖天、治民有方呢!
杜荀鹤这一吹捧 , 朱全忠大为高兴 , 于是给主持考试的礼部打了个招呼 , 杜荀鹤在接下来的考试中 , 顺利考中了进士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