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黄进业教授:甲状腺癌的中医治疗

甲状腺癌|黄进业教授:甲状腺癌的中医治疗

【甲状腺癌|黄进业教授:甲状腺癌的中医治疗】甲状腺癌可归属于中医学 “瘿病”范畴 。 《吕氏春秋》云:“轻于所 , 多秃与瘿人” , 此时古人已观察到地理环境与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 而现代医学证明此病与地域缺碘水质相关 。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瘿病分为血瘿、肉瘿、气瘿三种 , 并指出:“瘿者 , 由忧恚气结所生”、“由饮沙水 , 沙随气入于脉 , 搏颈下而成之 , 初作与樱桃相似 , 而当颈下也”提出情志因素、饮食与瘿病发病的关系 。 宋代《严氏济生方》中:“瘿瘤者 , 多由喜怒不节 , 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 , 大抵多由喜怒不节 , 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 , 大抵人之气血 , 循环一 身 , 常欲无留滞之患 , 调摄失宜 , 气凝血滞 , 为瘿为瘤” 。 提出喜、怒、忧、思等情志不节 , 造成气血失调 , 人体脏腑功能紊乱 , 导致瘿瘤的发生 。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夫人生瘿瘤之症 , 非阴阳正气结肿 , 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 ”描绘了瘿瘤病症的内在病机 。 清代《杂病源流犀烛·瘿瘤》中“瘿瘤者 , 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 。 ”指出其关键病机为人体气血运行不畅 , 气滞血瘀 , 凝滞日久而成 。 《柳州医话》云:“禀乎母气者为多 。 ”表明瘿病发病可由“禀乎母气”而致 , 即现代医学的遗传学因素 。 现代医学研究中虽尚未明确甲状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 , 但许多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 在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术前诊断时 , 常用细胞学与基因检测联合诊断 。 历代医家对瘿病的探究源远流长 , 提出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先天禀赋是主要病因 , 病机主因气滞、痰凝、血瘀互结于颈前 。
现代医家总结前人经验 , 以气滞、痰凝、血瘀、正虚为病机之要 。 情绪不畅 , 郁怒难伸 , 气郁化火或肝胆火旺 , 炼津成痰 , 痰瘀互结于经脉 , 成毒结块 。 病因以气郁为主 , 病机在痰、毒 , 病位在少阳 , 病变脏腑以肝胆为主 。 初期以邪实为主 , 晚期以正虚为主 。 甲状腺癌中的癌毒可视为“壅毒”是气机失调产生的痰湿、瘀血互相凝结 , 且为火热属性的“毒邪”也是滞气、痰湿、瘀血、火热的结合 。 恶性的“壅毒”结合虚损的正气 , 造成癌瘤性质顽固难以痊愈 。
总之 , 甲状腺癌多由情志不畅 , 肝郁气结 , 痰湿凝结引起 。 痰、气、瘀互结则癌肿坚硬如石 , 郁久化火则伤阴 , 病程迁延则耗阴伤血 , 气血双亏 。 甲状腺癌多为虚实夹杂 , 气滞、痰凝、血瘀为实 , 气阴、营血、肾精不足为虚 。 病机为虚实夹杂 ,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