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新田村:林下中草药种植有“钱途” 千亩青山变金山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永平新田村:林下中草药种植有“钱途” 千亩青山变金山
文章图片
工人在高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楼种植基地栽种重楼 。 (摄于11月5日)
□通讯员吴玫文/图
走进永平县博南镇新田村 , 云雾弥漫的山间粗壮的古树星罗云布 , 蕨类植物在树下肆意生长 , 放眼望去满是翠色 , 细细分辨才能发现或五叶或七叶的重楼苗隐藏其中 。 稍远处 , 一群工人用木棍将松软的土壤扒成沟 , 放入圆滚滚的小重楼后再轻轻掩上土 , 分工明确 , 手法娴熟 。
近年来 , 新田村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中高海拔林区气候优势 , 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 , 为新田村乡村振兴开良方治病 , 千亩青山变金山 。
群众问诊点单 。 新田村是一个山区村 , 距离县城14公里 , 和众多的山村一样 , 村里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 , 剩下老人在家进行传统农业生产 。 “大儿子刚毕业还没有工作 , 小儿子又在读书 , 我和妻子喂猪、养牛、零工一样没少干 , 家里从年初忙到年末 , 日子还是紧巴巴 , 是不是不到外打工我们的生活就不能有起色?”几年前 , 新田村村民王德新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 孩子需要照顾 , 老人需要陪伴 , 怎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 既是困扰群众的心病也是新田村发展路程上遇到的疑难杂症 。
党总支把脉开药 。 “新田村地处博南山东麓 , 全村林地30392.3亩 , 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 大家守着‘百宝箱’却过着‘富裕’的贫困生活 。 ”新田村党总支书记李海军介绍 。 为促进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 2018年 , 新田村党总支引进高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投资 , 立足资源优势 , 合理利用好林地资源 , 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 。 联系企业让利 , 协调群众让地 , 积极联系省农科院等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支持 , 新田村党总支筑巢引凤让龙头企业在新田得以落地生根 , 最终形成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 , 将多方利益进行联结 , 奋力探索资源变资产的新路子 。
龙头企业小火煨药 。 高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实践探索 , 发现新田村的海拔、气候、林业资源非常适宜名贵中药材重楼生长 。 自2020年开始大力发展重楼种植 , 共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进行种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 , 共计栽种重楼1100多亩 , 播种重楼1300多万株 。 在利用腐烂的树叶、松针及农家有机肥造就林下中药材肥沃适宜的野生生存环境的同时 , 每年孕育种植本土松树、水冬瓜树以林养林 , 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 。 “重楼将于3年后开始陆续上市 ,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 , 效益将达到1.2亿 。 ”高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楼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 。
永平新田村:林下中草药种植有“钱途” 千亩青山变金山】干群共享良药疗效 。 重楼种植周期长 , 至少5年才能采收 , 期间用工量大 , 群众成了当下新田村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中的最大受益人 。 新田村林下中草药种植以村党总支为纽带 , 完成土地流转3000余亩 , 为集体经济创收22万元 , 每年吸纳17600人次到公司务工 , 年均发放工资200余万元 。 同时 , 无偿教授重楼种植技术 , 提供种苗和销售渠道 , 鼓励周边农户共同种植 , 龙头企业带领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 “现在除了读书的小儿子 , 一家三口都在这里务工 , 一年下来全家工资收入就有10多万 , 不用外出打工也建起新房子了 。 ”王德新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
接下来 , 新田村党总支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以林下中草药种植为契机 , 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鸡、生态猪、黑山羊、中华蜜蜂等林下种植养殖产业 , 实现资源变现 ,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