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组合拳”有助治病不伤正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热点关切 , 张忠德介绍:
中医“组合拳”有助治病不伤正
中医“组合拳”有助治病不伤正
文章图片
张忠德等专家查看新冠患者身体状况(资料图)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 中医药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科学用中药?在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及中医专家回应了这些热点关切 。
分层干预、降低转重率
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 , 疫情发生以来 , 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 , 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 , 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介绍 , 中医药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 , 缓解临床症状 , 降低转重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 , 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 , 降低病亡率 。 对于康复过程中核酸转阴后的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 , 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 , 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
“在重症患者治疗中 , 中医能够解决高热、腹胀、便秘等突出症状 。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说 , 中医的“组合拳”和现代医学共同努力 , 能够实现“留命治病、治病不伤正” , 为患者后期的康复打下基础 。
当前 , 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 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 中医药还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中医药对患者可以分层干预 。 ”黄璐琦说 , 患者对症使用中药居家治疗 , 能够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 。
早期治疗、全程干预
科学用中药最关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列出几十种中成药 , 各省市也推荐了一些中成药 , 这些中成药该如何使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 , 一般来讲 , 经过早期治疗 , 新冠病毒感染者两至三天体温就能恢复正常 , 若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 可加用宣肺止咳中成药;若咽喉疼痛很明显 , 可选用利咽解毒止痛中成药;若出现乏力、呕吐、腹泻 , 可用化湿解表类药物 。
老年人、孕产妇等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 。 张忠德介绍 ,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 , 以发烧为主就用清热解毒药 , 以寒湿为主选择驱寒解毒药 ,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用化湿解毒药 , 以气喘胸闷为主就用宣肺解毒药 。 针对高烧、剧烈咳嗽、便秘症状的孕妇 , 可以选用中医药药典里记载的对孕妇、胎儿没有影响的药物 , 但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可能出现乏力、失眠、嗅觉味觉下降等问题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 , 在恢复期治疗上 , 临床上可选用的治法包括宣肺、润肺、健脾、化湿等 , 相应的方剂都有不错的疗效 。 (据新华社)
权威释疑
若是肺炎咳嗽定有发热喘促
据新华社电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咳嗽症状 , 这种反复持续的咳嗽是否会变成肺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咳嗽主要是来清理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 , 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 其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