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轻人中风了( 三 )


在一群老年病患中 , 李亚面庞年轻 , 四肢却笨拙累赘 。 过去 , 李亚喜欢披散着头发 , 耳后留一缕挑染的红色发丝;现在 , 她几乎每一天都泡在康复机构 , 头发总是扎起来 , 那缕红色也不见了 。
幸运或不幸 , 有时是相对的
“手恢复得如何?能握住东西吗?”
“看起来腿恢复不错!”
“早日恢复!”
李亚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康复训练的视频 , 评论区高频词是“恢复” 。 很多因为脑卒中而偏瘫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交流病情 。
杜万良说 , 他接触的病人中 , 年轻人被诊断脑卒中后 , 大多数会寻求积极治疗 , 一心渴望完全恢复;同时 , 他们特别希望找到病因 ,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再次发病 。 相较而言 , 本来就处于“衰老”进程中的老年人 , 更多会选择保守治疗 , 保持现状 。
徐萱虽然没有赶上溶栓的黄金时间 , 但当晚确诊后 , 她得到高效治疗 。 “快 , 特别快 。 ”她说 , 自己一进病房就上了呼吸机和心电检测仪 , 并且开始接受输液药物 。
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是在和时间赛跑 。 近年来 , 包括天坛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都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 , 急诊实行分级诊疗 。 杜万良介绍 , 急性脑卒中如果属于高风险的情况 , 在诊治的各个环节会得到优先:优先看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住院 。 在急诊病人多的情况下 , 绿色通道能大大减少时间延误 , 提高治疗效果 , 减少残疾和死亡 。
李亚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 , 建立了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
“发病前那两年 , 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日子 。 ”她说 , 有闲又有点小钱 , 足够不时和朋友出门小聚 。
患病一年来 , 她常忍不住翻看过去的照片 , 看自己当时修长的腿和苗条的身材 。 生病以后她胖了10斤 , 肌肉不再紧实 , 艰难支撑着躯体复健 。
李亚花一个月重新学会了洗袜子——用正常的右手揉搓 , 左手把袜子拿起来撑住 , 这简单的两步包含了抓、握、举、捏、提以及双手配合等复杂动作 。 在练走路和洗袜子的同时 , 她也学会了接受现实 。
刚确诊时 , 医生和护士都告诉她 , “几个月就好了” , 或者“你这么年轻 , 恢复很快的” 。 很久以后 , 她才意识到“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了” 。 无法回到过去 , 是魏娜、徐萱和李亚正在面临的现实 。
确诊后 , 魏娜还需要在3种治疗方式中作出选择:放疗伽玛刀、微创介入和开颅手术 , 每一种都有风险 , 也有优劣 。 在接受记者视频采访时 , 她反复确认“可以开‘美颜’” , 认真化了妆 , “我不要太难看” 。
魏娜记得 , 有次在天坛医院 , 她看到一个小孩 , 头上顶着很大的疤 , 她感觉全国各地来的人都在那儿 , 抢着挂“几百元钱的号” 。
现在 , 在她的大脑内 , 小的畸形团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 大的畸形团还没有治疗 , 它靠近额叶 , 在运动区 , 手术难度大 , 一旦出血很可能会影响肢体 , 造成偏瘫 。
魏娜说 , 顶着一颗“炸弹” , “活着变成一件要看运气的事” 。
幸运或不幸有时是相对的 , 她同样记得 , 有一次医生说:“你能活到现在读研究生已经很幸运了 , 有的小孩出生两个月就因为这个病去世了 。 ”
(为保护受访患者隐私 , 文中魏娜、徐萱、李亚为化名)
实习生 张岳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秦珍子张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