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亮出乡村振兴成绩单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黄南:亮出乡村振兴成绩单
文章图片
率先在全省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率先在全省印发绿色有机输出地先行示范州行动方案;颁布实施全省首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地方性法规《黄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牦牛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机遇 , 稳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 为全省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贡献“黄南力量”……新年伊始 , 黄南州亮出2022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绩单 。
成绩催人奋进 , 未来任重道远 ,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黄南州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密码” 。
黄南州率先在全省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 , 印发了《黄南州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实施方案》 ,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 , 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专班 , 健全“四项机制” , 拨付专项资金 , 建成可视化统一指挥系统平台 , 得到了上级的批示和肯定 。
黄南州率先在全省印发绿色有机输出地先行示范州行动方案 , 编制完成先行示范州五年专项规划 , 同步推进一市三县子规划 , 投入近7亿元 , 全面整合涉农、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 , 并引导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积极转型发展青稞、油菜、饲草、果蔬“四个万亩”示范种植基地 , 高质量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生猪“四个万头”高效养殖基地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开设了黄南州乡村振兴特色产品馆 , 带动全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特色文创产品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联合天津合力打造了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高原病研究所、绿色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芦笋高值化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一批优质“智力+产业”项目平台 , 成功研发出牦牛奶酪、牦牛肉香肠、精酿啤酒等10个系列新产品 。 尖扎县当顺乡香干村(土烧馍)、泽库县和日镇吉龙村(泽库羊)成功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成为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典范 。
同仁市抓住新机遇 , 抢先实施“3545万头”犏牛基地建设工程 , 以“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股份合作、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高效养殖”模式 , 探索出“12345”(一地两创三促四园五带)产业发展新格局 , 做大做强万头犏牛产业 , 构建起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格局 。
建成河南县牛羊活畜交易集散中心 , 为牧民提供托养、检疫、售卖一条龙服务 , 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牧民收入 , 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 真正实现了“建一处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促产业振兴”的目标 。
尖扎县来玉村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新建了11栋具藏式和江南风格各异的民宿 , 已成为“五大”产业并存的“黄河民宿第一村” , 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德乾村瞄准草原油菜花海 , 丰富的草地和高低起伏的山地资源 , 实施“尖扎云边漫步帐篷家民宿”项目 , 被游客誉为“云边漫步”帐篷家 , 成为网红打卡地;德吉村入选第一批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
同仁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露营基地 , 推出扎毛乡“芊桑别院”农田休闲观光园产品项目 , 引资项目“云端热贡”野奢营地 , 为乡村旅游注入全新的活力;加吾乡坚持推动自然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 , 以打造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休闲功能区为目标 , 打造“在那东山顶上”旅游项目 , 实现生态旅游“有颜值有卖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