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本文转自:秦皇岛新闻网
视频制作:采访人员徐道树
用米糊摊饼的饮食习惯在我国由来已久 , 不同地域及制作方法上的不同 , 又形成多元杂糅的饮食文化 。 海港区驻操营庄河一带流传下来的“烙黄黄”就具有典型的地域饮食文化特点 。
和面糊、拌菜丁、生炉火……1月4日 , 尽管在寒冬腊月间 , 庄河村杨淑红家里则热气腾腾 , 一家人正忙着在通红的炉火上烙黄黄 。 不一会 , 一张焦黄、均匀布满各种菜丁的黄黄饼在寒风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生炉火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和面糊需要用开水先烫一下 。
“烙黄黄一般为小米和白面混合 , 添加适量的咸菜丁、韭菜碎等搅拌成面糊备用 。 烙时 , 用方块棉布蘸上油或猪肉白在烧热的铛子上均匀涂上油 , 舀一勺事先拌好的面糊从铛子凸起处淋下 , 面糊自然流淌至铛子边缘沟槽收住 , 面糊中的咸菜丁、韭菜碎等星星点点便浮在饼子上 , 等饼烙至金黄时即熟 , 用铲子将其对折后揭下装盘 , 就算完成 。 ”正在炉前烙黄黄饼的杨淑红介绍 , 面糊的黄亮软糯、韭菜的青绿鲜香、咸菜丁的爽脆弹牙与黄黄饼随着热气散发出来的香气让人特别有食欲 , 一直以来很受当地人喜爱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达到适当的温度开始烙 。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 , 根据个人喜好在面糊里放些肉碎、鸡蛋、午餐肉或火腿肠等 , 色彩、味道和营养更为丰富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开始烙黄黄 。
黄黄饼由黄米面配制而成 , 因其颜色亮黄 , 当地习惯叫“烙黄黄” , 68岁的驻操营镇诗词学会会长刘永池介绍 , 烙黄黄的炊具在驻操营一带叫作黄黄铛子 , 圆形、中间凸、边缘隆起 , 直径15至20厘米左右 , 下有三足 , 支在火盆上就能烙黄饼 。 “它和所有的铁质炊具一样 , 用久了黝黑发亮 , 仿佛把烙黄黄饼的历史沉浸其中 , 流淌出浓浓的地方饮食文化味道 。 ”从小就喜欢吃黄黄饼的刘永池感慨道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在庄河 , 过去从山西来的守城人在吃黄黄饼时 , 还有蘸醋的吃法 , 至今在刘姓人家还秘传着用山梨酿醋的手艺 。 刘永池说 , 每年的惊蛰 , 还有“烙五毒”的说法 , 家家户户会在这天烙黄黄饼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等着尝黄黄饼是啥味道 。
说起在驻操营一带烙黄黄的起源 , 据刘永池讲 , 明朝初年 , 朱元璋命徐达修造长城时 , 陆续从全国各地调配军队和人口镇守边关 , 这期间 , 从山西一带带来了烙黄黄这种饮食做法 。 “当时 , 在北方漫长的冬天 , 为解决守城将士吃饭问题 , 这种便于携带的铛子只需架在取暖火盆上 , 把面糊糊往上一摊 , 香味四溢的黄黄饼方便守城将士吃饭的同时 , 还有节约燃料的好处 。 ”刘永池说 。
蕴含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味——烙黄黄
文章图片
美味焦黄的黄黄饼出锅喽!采访人员徐道树摄
烙黄黄这种饮食文化在驻操营长城沿线一带传承至今 , 见证古代将士守城的艰苦生活 , 蕴藏着几百年的人间烟火气味 。 庄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淑红说 , 庄河在长城沿线40多个村庄中 , 古村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 村庄开发旅游的同时 , 一方面 , 把烙黄黄这种地方传统饮食进行挖掘和创新 , 形成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名片;另外 , 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制作传统美食乐趣的同时 , 留住这道传承了几百年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