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几则主症的中医治疗参考( 二 )


另外 , 呼吸道诸症要注意观察舌苔 , 舌苔由薄转厚变黄 , 舌质由淡红转成紫红 , 多提示病情趋重 。 舌下有痰膜 , 宜应用化痰祛湿药 , 注意生津 , 要设法把老痰变稀 。
朱震亨说:“百病多兼痰” , “痰之为物 , 随气升降 , 无所不到” , 认为“自气成积 , 自积成痰 , 痰挟瘀血 , 遂成窠囊”非常有临床意义 。
最近有的女性“阳”后长了胡子 , 更多的是嗅觉、味觉丧失 , 吃什么都没味儿 , 舌蕾损坏 。
此类病症 , 多属气血环周之路受碍 , 交济之关不通 , 升降不利 , 人的“升降出入 , 无器不有 。 ”调理气机 , 疏通升降 , 往往会取得疗效 。
第3点
—The Third—
心肌炎
一定要重视心脏容易受损
气血失畅、护心为要

诸多心肌损坏的病人 , 辨症多是正气虚弱 , 病毒侵犯心肌 , 临床主要表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疼、头晕、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 。
曾治马姓女 , 先患高烧 , 经治烧退 , 出现心脏不适 , 到医院诊为“心肌炎” , 辨从邪毒侵心 , 痰瘀阻络 , 兼顾气阴 , 药用炙甘草、党参、桂枝、生地黄、阿胶、麻仁、麦冬、五味子、酸枣仁、丹参、柏子仁 。
药后三日 , 患者出现心阳虚衰 , 主要表现怔忡、神疲乏力、畏寒 , 经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 症状得以减轻 , 调治至今 。
曾治一位高龄濒危病人 , 出现意识不清 , 口服“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 , 但服不下去 , 经一点一点地向嘴里吹 , 一天数支 , 两日以后 , 病人终于“挺”了过来 。
人参甘温 , 益元补肺;麦冬甘寒养阴清热 , 五味敛肺止汗 , 三药合用 , 补润敛收 , 气充脉复 , 《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 , 服此能复生之 , 其功甚大 。 ”可备用芪冬颐心口服液、丹参滴丸、黄芪颗粒等 , 临床体会 , 宜时时“护心”为要 。

目前有许多老年患者抢救不及而亡 , “基础病”频发 , 不论是糖尿病或冠心病、高血压 , 晚期基本都是阳虚 。
一旦昏愦痰鸣 , 垂头闭目 , 机能衰竭 , 二三日即死 。
此证多为传经 , 晚期病入厥阴少阴 , 有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 , 疗效明显 。
当年上海名医徐小圃先生 , 就是这样用药 , 而且经验很多 , 寒中少阴 , 外连太阳 , 然毕竟属温经散寒 , 辛温助阳 , 虽然是表里兼治 , 但不能泛用 。
【高血脂|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几则主症的中医治疗参考】第4点
—The Fourth—多汗 , 郁热
治从调气阴、和荣卫入手


临床发现很多人“阳”过转“阴” , 体内还有郁热 , 或因暴饮暴食 , 或因加班劳累 , 仍然出现恶风怕冷、气短、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 多是复作、复感 , 有的是食复或者劳复 。
这就是《重订通俗伤寒论》说的 , 病退之后“胃气尚虚 。 余邪未尽”“切勿任意过食也 。 若纳谷太骤 , 则运化不及 , 余邪假食滞而复作也 。 ”
还有许多人病后容易汗出 , 经治一位老领导 , 一上午需换两三次衬衣 , 大汗淋漓 , 换下的衬衣能拧出汗水 , 经用桂枝加龙牡汤 (柴胡、龙骨、生姜、人参、桂枝、茯苓、半夏、黄芩、大黄、牡蛎、大枣)加山萸肉、金樱子 , 两剂取效 , 五剂而痊 。
《伤寒论》说:“荣气和者 , 外不谐 ,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 ”汗为心液 , 本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 , 经统计 , 我们共治疗多汗、大汗三十余例 , 大都以用煅龙骨、煅牡蛎、大枣、黄芪、党参、白芍、桂枝、五味子、生姜、炙甘草及玉屏风散等益气养阴、调和荣卫的方药而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