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二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为何在1月8日实行“乙类乙管”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史迎春:冬春季本来就是新冠病毒相对活跃的时期 , 在中国1月7日已经开始了春运 , 我们在1月8日实行“乙类乙管” , 很多人质疑这个时机是不是不恰当、不合适 , 您怎么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从科学防控的角度 , 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 才能够选择比较适宜的实行“乙类乙管”的时机 , 除掉医学疾病的要素以外 , 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社会、经济、人口 , 特别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变化等 , 众多因素在一起考虑 。 我们考虑到 , 从病人的角度来看 , 现在是一个奥密克戎的变异株的亚型 , 虽说传播力在增强 , 免疫逃避在增强 , 但是它的致病力确实是明显下降 。 另外人群的免疫水平现在处在比较好的状态 , 特别是我们国家主要是靠免疫接种来获取主动免疫 , 整个人群的免疫接种率全程都超过90% 。 另外我们医疗系统的救治准备 , 包括相关的一些储备和能力 , 我认为所确定的时机是科学的 , 是恰当的 , 也是合乎有关的要求的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一直动态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史迎春:我们一直动态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梁万年:动态调整的依据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这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学特征 , 以及导致疾病的病原体 , 新冠病毒它的变异性特征 , 致病性特征 , 我们对它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它的变化的情况 。 二是我们的抵抗力 , 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 , 包括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治能力和疾病的防控能力 。 三是我们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 我们采取的强度以及它的执行情况 , 始终在这个过程来寻求最佳的平衡状态 , 来确定我们防控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组合 。
所以它是依据科学的 , 是考虑平衡 , 在众多因素当中来找出一个相对优的权衡的解 ,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思考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目前疫情形势如何?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史迎春:实施“乙类乙管”以后 , 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了 , 这样老百姓对于整个疫情情况的了解只是来源于身边的感受 。 从全国来看 , 现在我们疫情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2022年12月中旬 , 全国发热门诊的就诊量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 。 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的时候 , 急诊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 急诊高峰意味着重症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来 。 从现在全国的情况来看 , 全国主要的城市 , 也就是直辖市、省会城市 , 包括一些计划单列市 , 这些中心城市正在渡过或者已经渡过感染的高峰 。 现在从这些大城市的情况来看 , 急诊和重症的高峰 , 尤其是急诊也出现了回落的迹象 , 重症救治是处在一个高位平台期 。 在春运之前 , 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实际上也已经迎来了感染的一个高峰 。 根据这个趋势来看 , 在春运期间有可能会迎来这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急诊和重症的一个发病高峰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文章图片
我国阳后出现肺炎人群约为8%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史迎春:“乙类乙管”提出把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 , 但从老百姓实际的感受看 , 肺炎的人数并不少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