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新模式,未来医院、数字健康城区也来了


患者|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新模式,未来医院、数字健康城区也来了
文章插图
截至去年10月,上海412家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包括市级医院36家,区属医院376家。采访人员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便捷就医服务”现场采访活动中获悉,随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部署,本市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构建“制度+科技”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为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聚焦患者就医全程,推进医疗服务数字化升级
围绕患者看病就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为切入点,本市医疗机构通过推进医疗服务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效能和患者就医感受度。首当其冲的就是诊前实行精准预约,减少了候诊时间。据悉,上海通过全面打通和整合“一网通办”、上海健康云、医联平台等,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层面医疗机构号源池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医疗机构专家接诊历史数据,优化号源时段,提升预约精度。同时,考虑到“一老一小”群体,还推出添加家庭成员功能,方便市民群众帮助家人预约挂号,并保留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等多种便民预约服务方式,健全面向不同人群的更加多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精准预约诊疗机制。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平均候诊时间已缩短至60分钟以内。

患者|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新模式,未来医院、数字健康城区也来了
文章插图
图说:一台机器提供挂号、付费、开具电子票据等服务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程 摄(下同)
诊中跨院数据联通,减少重复检查。依托健康信息网和医联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互联互通,患者14天内在其他医疗机构做过相同的检查检验项目,可在医生工作站主动弹出“互认提示”页面,提醒医生查阅相关检查检验项目的互认结果。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已100%接入,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111项,市级医院互认率达到96.2%,区级医院达到94.9%,在促进全市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标准化同质化的同时,显著简化患者就医环节,减少重复抽血、拍摄X光等检查的潜在损伤,减轻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诊后脱卡扫码支付,减少排队付费。参保患者从 “随申办”APP总入口及微信、支付宝等其他多个入口,完成“医保电子凭证”网上实名认证后,即可通过多种移动付费渠道付费,实现就医“脱卡扫码”支付;如患者绑定银行卡,更可享受诊疗全过程“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完成就诊流程后,从银行卡内自动扣除相应费用。医疗付费“一件事”,与医疗电子票据形成有效闭环,付费、票据“一次办”,切实做到 “告别往返跑,支付零排队”,实现“减环节、减时间”“一部手机走全院”目标。目前全市申领并激活个人医保电子凭证人数近1088万人,信用就医签约逾37万人,共支付费用约4172万元。
聚焦重点场景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智能化改造
围绕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总体要求,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集成优化。
智能预问诊已实现“候诊即就诊”。针对患者诊前等候时间长、医生接诊时间短问题,从患者和医生双重视角出发,构建并共享1296个专科知识库,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智能专科预问诊服务。比如,患者可有效利用诊前等待时间,通过引导其使用预问诊服务系统,自动生成病史资料,医生则能够快速采集病史、掌握病情,节省书写病历时间,增加医患互动,实现“病情先预知,问诊更全面,输入更便捷”,患者就诊体验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