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心血管疾病高发,这些年轻人是危险人群( 二 )

田轶伦表示 , 年轻人长期不规律生活、大量摄入垃圾食品 , 会造成血管的损伤 。 此外 , 如果再处于高压情景下 , 交感神经处于应激状态 , 心脏耗氧量增加 , 血管紧张度增加 , 血压上升 , 心脏在往外泵血时的阻力增加 , 此时冠状动脉再缺血的话 , 就会导致心脏有疼痛等不舒适感 。
近几年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心脏一过性的疼痛或者不舒服 , 田轶伦认为 , 可能并不是因为血管里脂质增多或者有斑块等器质性病变 , 而是情绪、压力等引起的 。
年轻人的猝死风险更高
相对于老年人来说 , 寒潮给年轻人造成的健康风险需要引起更高的警惕 , 这和年轻人的健康意识有关系 。 “比如夏天比较热 , 年轻人的血压可能处于边界值 , 症状不明显 。 老年患者通常了解自己的病症和血压情况 , 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加药 , 什么时候减药 。 而年轻人在没有症状时 , 不会想到去医院看病 , 也不了解自己的基础血压 。 冬天寒潮来临 , 血压一下就上去了 , 出现头疼症状 , 但他们还不会往高血压方面想 , 很多人忍着甚至不以为意 。 加上年轻人不像老年患者有心脏血管侧支循环 , 往往更容易出现心脏大面积梗死 , 因此年轻人发生猝死的风险就比老年人大 。 ”于扬说 。
于扬提示 , 年轻人容易缺乏自我监测和自我保护意识 , 一旦出现问题 , 很可能来不及做出防御 。 比如 , 许多年轻人到了冬天就爱吃烧烤、涮羊肉 , 再喝个啤酒 , 暴饮暴食加上大量饮酒、吸烟 , 很容易加重病程或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
于扬还发现 , 年轻患者出现头晕、头疼、脖子发硬等问题后 , 有的人甚至没量过血压 , 刚开始以为是颈椎病 , 后来在单位体检发现血压高得明显 , 原来收缩压在140mmHg , 出现上述症状时升到160mmHg了 , 于是来医院就诊 。
田轶伦提醒年轻人 , 如果长期生活不规律 , 会降低神经系统的自然调节功能 , 让人误以为身体适应了这种不规律的生活 , 其实已经有了潜在危险 。
不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早晨运动
田轶伦说 , 寒潮来袭属于特殊的环境变化 , 主要是因为温度衔接时温差大引起相关问题 。 如果要去户外进行运动的话 , 他建议先在室内做好热身 , 提高身体代谢 , 让身体储备一些热量后再出门运动 。
对于想要运动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 , 于扬建议 , 已经出现过高血压的年轻人群 , 在换季时一定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趋势 , 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药物 。 其次 , 不要“瞎吃” , “许多男性患者喝酒很厉害 , 认为‘酒精能治高血压’ 。 ”于扬表示 , 这类情况是不可取的 。 除此之外 , 还有人认为血压高了应当锻炼 。 于扬强调 , 寒潮下 ,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提倡早锻炼 。 “运动有助于降血压 , 这是没错的 , 但它有一个前提 , 要在血压平稳的情况下 。 而早上气温较低 , 户外运动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 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 ”
于扬提醒 , 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暖 , 不要在寒冷的空间持续活动刺激血压 。 对于血压波动厉害的人群 , 一定要及时调整药物 。 如果出现了突发、持续的头晕头痛 , 一定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 对于有心脏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 , 近期如果出现了恶心、头疼、说话不利落、肢体不协调等情况 , 这提示心脑血管可能出现了问题 , 应该高度警惕 , 及时就医 。
注:侧支循环 , 是指大血管闭塞或者大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时 , 周边出现或者生成小的毛细血管 , 供给大血管所支配的区域 , 以保证让大血管所供给的区域功能正常 , 比如心脏侧支循环或者脑血管的侧支循环 。 但是 , 侧支循环的建立时间需要数月或数年时间 , 急性的大血管闭塞或者短时间内出现的狭窄 , 侧支循环难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