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精神内守是一味大药,建议与艾灸一起「服用」( 二 )


灸感的发生 , 是人之神在艾灸过程中第一次发声 。
艾热被吸入体内后 , 像水流一样 , 盈科而后进 。 所停留的地方 , 都是身体需要之处 。
要而言之 , 乃是神指挥身体 , 将艾热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 灸师只要守住灸的原点 , 后面的事 , 全部交给被灸者的神 。
如果被灸者主诉明显 , 譬如胃疼 , 应该想办法把艾热送到患处 。
诸君须知 , 譬如胃疼 , 昭示着身体有感 , 是神的呼声;而灸时没能马上将艾热送达病处 , 是灸师未能发现被灸者身上最快捷的艾热通道 。
而常被灸的朋友 , 神足 , 能给灸师及时反馈哪里想被灸 , 此时施灸该处 , 常常很快气至病所 , 灸后效果明显 , 若风之吹云 。
艾热所留处 , 与气至病所 , 都是人之神在指挥和发声 。
被灸者吸足艾热后 , 表现出来 , 是施灸的原点 , 抗拒艾热 。 吸足艾热后 , 神乃内藏 , 别再去打扰身体了 。
有问吸足艾热后是啥感觉?有过体验的朋友 , 说双脚如同踩在棉花上 , 轻飘飘的;也有朋友说 , 飘然若仙 。
啊!神越来越不足 , 会感到身体越来越重;神足 , 身体是轻盈的 。
敏消量足 , 神乃内藏 。 形与神俱 , 飘然若仙 。


小结艾灸的选穴与手法
灸不离穴 , 具体到艾灸选穴时 , 要注意一个大原则 , 即以穴位为粗定位 , 进一步通过手法探查灸感 , 来细定位 。
选穴之法 , 只有两种 , 局部就近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 。
局部就近取穴适用于:

  • 损伤病 , 譬如崴脚了 , 确定没伤到骨头 , 可以就近探查有灸感的点施灸 , 可以加速外伤的恢复 。
  • 偏血分的病 。 此处的偏血分的病 , 是病处固定不移 。
如果涉及脏腑之病 , 局部就近取穴之法 , 常循着任督二脉探寻有灸感的点 。 探寻顺序 , 督脉先于任脉 。
督脉上的分区取穴大要:
  • 印堂区 。 通鼻、明目、下气、醒脑 。
  • 百会区 。 入脑、提气 。
  • 风府区 。 入脑、驱风 。
  • 大椎区 。 通阳、助倒时差、主治咽喉、颈椎病 , 防老年痴呆 。
  • 身柱(肺)区 。 通治儿科百病、肺病、肩膀和上肢病 。
  • 神道(心)区 。 阳光普照 , 四末可达 。 慢性病调理的关键区域 。
  • 至阳(肝)区 。 解酒、交通上下气机、主治肝胆疾病 。
  • 脊中(脾)区 。 助脾运化、统血 , 主治脾胃病 。
  • 命门(肾)区 。 助肾纳气 , 主治泌尿系、腰病 。
  • 腰阳关区 。 主腰腿 , 通下肢阳 , 助瘦大腿 。
  • 八髎区 。 主治生殖系、小腹及下肢病 。
任脉上的分区取穴大要:
  • 天突区 。 主治咽喉、甲状腺、淋巴结等病 。
  • 膻中区 。 主治情志、肺、心系病 , 振奋宗气 。
  • 中脘区 。 下气 , 肝胆脾胃总调 。
  • 脐区 。 通治百病 , 助瘦肚子 。
  • 关元区 。 补一身元气 , 主治下焦诸病 。
而循经远端取穴 , 其根据在于:经气所过 , 主治所及 。 实践下来 , 常选用的末端穴位也不多 , 大致列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