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冬闲变为冬忙 土地种出“新希望”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岁月不负追梦人 , 又是一年新春时 。 虽然眼下已是寒冬 , 但在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的薛莲农业蔬菜大棚内却是生机盎然 , 暖意融融 , 只见大棚内满地翠绿新鲜的蔬菜 , 来自附近的村民变身为基地务工人员正在熟练的挑选、采收 , 蔬菜批发商忙着装车 , 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 薛莲农业负责人薛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今天从这里收的菜质量很好 , 甘蓝口感好 , 色绿、新鲜 , 很受大众欢迎 , 我们是济宁蔬菜批发市场的 , 每天销一车货 , 质量挺好 , 现在价钱挺高的 。 ”提前下好订单 , 一大早便过来排队的蔬菜批发商袁英说 , 薛老板种的菜很好 , 价格也经济实惠 , 一天一车 , 一车平均5吨左右 , 在安居市场上销售 。
嘉祥:冬闲变为冬忙 土地种出“新希望”
文章图片
在薛莲农业25个大棚内 , 生菜、香菜、甘蓝、芹菜等长势喜人 , 为达到精耕细作、准确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 , 薛莲农业引进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和物联网系统 , 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控制台显示的是土壤的温度、湿度等 , 不用去现场 , 我们在后台就能实时监控种植大棚内的情况 , 设备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 , 打开手机就能操作 , 哪个棚缺水了 , 就可以直接用手机操作进行灌溉 , 随时就能‘喝’上清凉的水和肥 。 ”每天早上 , 薛成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 , 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大棚的情况 , 并且依据当天气温、光照等情况 , 在手机上对大棚操作管理 。
大棚蔬菜给菜农带来收益的同时 , 也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 , 带动就业50余人 。 马村镇梨行村60多岁的村民赵书远在这里已经务工两年了 。 “我的地租给薛老板了 , 除了租金还能按时领工资 , 主要离家也近 , 平时不忙还能照顾家里 。 ”赵书远笑着说 。
嘉祥:冬闲变为冬忙 土地种出“新希望”
文章图片
嘉祥:冬闲变为冬忙 土地种出“新希望”】薛莲农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 , 从育苗栽培到种植管理 , 再到产品销售 , 实行包产包销 , 在公司的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 , 大棚蔬菜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 也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 。
“有几家和我一块种 , 我们种啥他种啥 , 包回收 , 特别是东北的香瓜和西瓜 , 我们给他们供苗 , 过了年我们回收 , 按最低价五块钱起步回收 , 这样他们一年一个棚至少能赚三万块 。 ”薛成介绍 。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内一片翠绿 , 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 嘉祥县把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 , 从大棚搭建、育苗栽植、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 , 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 把冬闲变为冬忙 , 让温室大棚蔬菜成为村民们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孟一通讯员王雪珍屈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