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心脏手术后为什么要限制饮水?喝多少水才正确?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外科
作者:丁瑞田
有很多在做完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会被医生限制液体入量和饮水量。很多患者及家属表示很不理解,还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极大的误会。但是其实对于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病人,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液体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期间医生会根据相应的监测结果、化验情况和患者每日液体出入量情况,来综合地给出每日液体的摄入总量。以此来达到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
为什么要限制饮水?其实限制饮水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准确地来说应该是限制液体摄入量。我们将人体的循环系统当作一个水池,心脏是其中的水泵,这时水池中的水量处于平衡状态。当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还在术后恢复期时,心脏的做功就会相应减弱。就等同于水池中的水泵功能减弱,如果再向水池中加水,水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溢出的情况产生。
心功能|心脏手术后为什么要限制饮水?喝多少水才正确?】当患者术后存在大量饮水或过度液体摄入之时,水分经过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血容量的增加,这时便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产生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慌、咳嗽、咳痰、咯血、少尿、腹胀、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
术后早期大多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这时如果液体的摄入量大于液体的排出量时,多余的水分就会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到肺组织间隙,导致肺水肿的产生。产生肺水肿的症状,早期可伴随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出类似透明泡沫的痰液,甚至粉红色的泡沫痰的情况,危及生命。
每日应该喝多少水呢?何时可以正常饮水?患者在医院期间因为有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治疗调整,所以并不会出现液体失衡的情况。当患者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常常会问到这些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受到了太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每一位患者都是不同的。
对于一般成人来说,在没有大量体液丢失的情况下(大量出汗、腹泻等情况),每天的总摄入量大约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其中饮水、水果、酸奶、粥、汤、饮料等均算做摄入量)。单纯饮水来说应该控制在10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平均饮用,每次50毫升至100毫升。病人一般感觉为轻微口渴状态就可以了。
出院后,因心功能情况不同,有一部分病人需要服用利尿剂药物(如:呋塞米、螺内酯等这些药物),目的为了减轻心脏负荷。这些病人更需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监测每日入量及出量,来达到减少心脏负担的目的。
在术后1-3个月复查时,如果心功能恢复正常时,就可以正常饮水,但仍要遵循少量、多次、平均饮用的原则。
文章最后仍要提醒各位患者,心脏手术后,即使复查结果心功能良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短时间大量饮水!
本文所述均为一般情况,患者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策略。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肺水肿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