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吃多了会汞中毒吗?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答疑解惑
鱼肉吃多了会汞中毒吗?
鱼肉吃多了会汞中毒吗?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李建
日常生活中 , 很多人认为多吃鱼不仅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 还能补脑;但也有不少人说鱼肉吃多了可能会汞中毒 。 那么 , 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鱼肉吃多了真的会汞中毒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日常饮食中多用鱼肉替代部分畜类肥肉 , 的确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而鱼肉吃多了导致汞中毒的情况 , 主要是因为经常食用或过量食用了某些深海鱼类 。
阮光锋分析说 , 鱼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 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 与红肉相比 , 它们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含量更低 。 目前 , 我国多数居民摄入的畜肉相对较多 , 禽肉和鱼类相对较少 , 而这种饮食习惯与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关系较大 , 所以建议日常饮食中多用鱼肉替代部分畜类肥肉(肥肉即脂肪含量超过30%的肉 , 比如五花肉) 。
而吃鱼补脑的说法则不完全靠谱 。 阮光锋解释说 , 鱼肉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n-3脂肪酸 , 这种脂肪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十分重要 。 不过 , 它们只对胎儿或婴幼儿管用 , 对成年人大脑没什么影响 。 也就是说 , 成年人即使每天吃很多鱼 , 也不会变得更聪明 。
至于人们担心鱼肉吃多了会汞中毒 , 是因为有些鱼特别是深海鱼含汞较多 。 汞 , 俗称水银 , 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 。 食品中的汞有无机汞和有机汞两种 , 都对人体有害 , 其中有机汞的毒性更强 。 人通过食物摄入体内的汞 , 主要来自鱼类 。
鱼中的汞 , 是一种毒性很高的有机汞——甲基汞 。 它是脂溶性物质 , 且胃肠道吸收率很高 , 被吸收后能穿过血脑屏障 , 蓄积在脂肪含量高的脑组织中 , 逐渐引起脑功能受损 。
不过 , 不同鱼类的甲基汞含量差别较大 。 鱼体内的汞是通过食物链层层累积起来的 , 因此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体型较大的远洋鱼类 , 往往含有较多甲基汞 , 如鲨鱼、剑鱼、鲭鱼、方头鱼、金枪鱼、旗鱼等;而一些小型鱼类或淡水鱼 , 汞含量相对较低 , 如鲶鱼、鳕鱼、罗非鱼、比目鱼、沙丁鱼、三文鱼、梭鱼等 。
以往 , 人们吃海鱼较少 , 且常吃的海鱼大都是体型相对较小的近海鱼 , 如乌鱼、比目鱼等;现在 , 喜欢吃鱼且能吃到深海鱼的人远多过从前 , 所以发生汞中毒的风险确实比以往要大 。
研究发现 , 发育中的大脑对甲基汞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 , 所以孕妇和儿童食用含甲基汞鱼类的中毒风险更高 。 除避免食用汞含量高的鱼类外 , 建议孕妇及婴幼儿选择小型鱼类 , 并且控制食用量 。
鱼肉吃多了会汞中毒吗?】目前 , 食用鱼类的风险与受益方面的评估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结论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吃鱼并非越多越好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鱼肉的总量为120—200g , 相当于每周吃鱼2次或300—500g 。 而如果要吃深海大鱼 , 一般来说 , 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 , 一星期只能吃“半个巴掌大”也就是大约80g的鱼肉 。
同时 , 建议尽量只吃鱼肉 , 避免食用可能富集汞等有害物的鱼头、鱼皮、内脏和脂肪等部位 , 以减少食入有毒化学物质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