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儿童皮肤病学发展好时机( 二 )


寻求专病能力建设突破
《健康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贵科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舒虹:我科以专病能力建设为突破口 , 对特应性皮炎进行了3年的探索 。 特应性皮炎是一个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病种 , 根据全球流行病学调查 , 其发病率为10%~30% ,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 由于缺乏持续有效的疾病管理、患者教育、规范治疗 , 且疾病呈现慢性、复发性特点 , 所以 , 特应性皮炎常导致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治疗依从性较低 。 因此 , 我科以特应性皮炎诊疗标准为基础 , 总结疾病诊断、病情评估、阶梯化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标准 , 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分层管理、随访 。
分层管理即先在特应性皮炎(湿疹)门诊对来诊患者进行初筛 。 我们把部分皮损炎症重并存在反复搔抓等问题的患儿纳入伤口护理门诊治疗;把存在食物、气道过敏患者 , 特别是需要对过敏原进行管理的患儿纳入过敏门诊治疗 , 后续进行过敏原检测、精准免疫治疗的规范化管理 。 近几年 , 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快速发展 , 在国家药物政策的支持下 , 特应性皮炎治疗有了更多选择 。 于是 , 我们把需要生物制剂等系统治疗的中重度患者纳入生物制剂门诊 。 与2021年相比 , 2022年 , 我科的湿疹、过敏门诊就诊人数呈正增长 。
抓住儿童皮肤病学发展好时机
文章图片
专病门诊管理分为医疗端、患者端、科研端 。
抓住儿童皮肤病学发展好时机
文章图片
在医疗端 , 我们把医护人员分为专病诊疗、临床研究和生物制剂管理团队 。 我们建设专病门诊 , 规范诊疗路径 , 开展多项患者教育工作 , 积极参加特应性皮炎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 , 达到流程标准化、路径明细化 , 建立标准的会诊制度、学术交流制度、随访制度 。
抓住儿童皮肤病学发展好时机
文章图片
在患者端 , 我们通过建立患者微信群、互联网医疗问诊等渠道 , 开展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工作 。 充分的患教使患儿家长对疾病治疗更有信心 , 提高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
《健康报》:专科能力建设离不开人才 。 贵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是什么?
舒虹:科室实行专病人才梯队建设 , 敢于对年轻医生进行专科化培养 , 根据每名医生的专业特长制订个体化职业发展规划 。 比如 , 针对中级职称且在专病领域工作近4年的员工 ,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来锻炼其各方面能力 。 新冠疫情期间 , 我科通过医生团队进驻互联网医疗的方式管理皮肤病患儿 , 开展患教活动 , 提升团队成员慢病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 , 使更多患者转到线上诊疗 。
看到患者的诊后评价和感谢 , 科室的一名年轻医生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 此举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也使该年轻医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在科研上 , 该年轻医生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两项昆明市卫生健康委课题 , 成为昆明市“十百千”项目后备人才 。 在教学上 , 我科推荐其参加院内院外比赛和培训 , 如代表我院参加昆明医科大学普通话教学比赛 , 并取得我院历史最好成绩 。
抓好单病种质控管理
《健康报》:贵科非常注重新政策的落地与管理制度的构建 。 请您谈一下贵科在提质增效方面采取怎样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舒虹:我科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 , 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和科室管理制度 , 并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 修订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 每月 , 我科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 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教 , 报送科室医疗质量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