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道泉教授:2021年血脂领域进展盘点

特邀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王帅
2021年 , 血脂异常诊疗领域有哪些新进展引人注目?未来 , 又有哪些研究值得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团队对2021年血脂异常诊疗进展进行年度回顾!
(文末可查看年度盘点专辑)

彭道泉教授:2021年血脂领域进展盘点
文章图片
彭道泉教授
“他汀+”时代ASCVD剩余血脂风险:LDL-C、TG和Lp(a)

彭道泉教授:2021年血脂领域进展盘点
文章图片
当下证据已明确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因素 , 一直以来欧美及我国指南均将LDL-C作为降低ASCVD风险的首要血脂干预靶点 。
随着各种以LDL-C为靶点的药物 , 如他汀、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等广泛进入临床应用 , ASCVD患者的LDL-C水平有大幅下降 , 高强度他汀以及他汀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分别可使LDL-C较基线水平降低50%和80% 。
但研究仍观察到ASCVD患者有较高残余心血管风险 , 从血脂风险管控角度来看 , 这些残余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彭道泉教授:2021年血脂领域进展盘点
文章图片
LDL-C
部分患者接受现有他汀或“他汀+”方案治疗效果差 , 未能达到LDL-C<70mg/dl的理想水平
部分患者接受现有的他汀或“他汀+”方案治疗效果差 , 未能达到LDL-C<70mg/dl的理想水平 。 而导致现有降脂方案疗效欠佳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由于他汀相关的肝脏、肌肉不良反应导致他汀不耐受 。
2每日用药依从性差 。
3个体因素:合并多种代谢性疾病的ASCVD患者即使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依折麦布/PCSK9单克隆抗体” , LDL-C仍未能达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 。
高甘油三酯
除LDL-C以外还有其他含载脂蛋白B(ApoB)的胆固醇也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如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残粒脂蛋白 。
研究不仅发现高水平甘油三酯(TG)、富含TG的脂蛋白(TRL)和残粒脂蛋白与ASCVD高风险相关 , 而且即使对于LDL-C水平已经达标的患者 , 降低TRL和残粒脂蛋白水平也能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
脂蛋白(a)
大量观察性研究及遗传学证据均提示脂蛋白(a)[Lp(a)]会增加ASCVD风险 ,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应将Lp(a)作为危险因素纳入10年心血管风险为临界或中危人群的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模型 。
一项PCSK9降低Lp(a)水平对总体事件影响研究(ODYSSEYOutcome研究)再分析结果显示 , 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 当LDL-C水平接近70mg/dl时 , Lp(a)水平>13.7mg/dl组较Lp(a)≤13.7mg/dl组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而在LDL-C<70mg/dl的患者中 , 使用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仅在Lp(a)>13.7mg/dl的亚组中 , 能带来额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下降的获益 。
针对LDL-C未达标者治疗策略
贝派地酸
他汀不耐受患者降低LDL-C的未来新选择
贝派地酸与他汀均作用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通路 , 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 。
与他汀直接抑制HMG-CoA活性不同 , 贝派地酸为前药 , 需在肝脏长链乙酰辅酶A合成酶1(ACSVL1)作用下成为活性药物抑制肝脏三磷酸腺苷柠檬酸盐裂解酶 , 进而在HMG-CoA的上游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 , 并通过负反馈上调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 , 进而降低循环中的LDL-C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