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淋巴瘤为何会“年轻化”?医学专家厘清关键问题

20多岁查出淋巴瘤、还在读初中就查出淋巴瘤……身边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 。 淋巴瘤为何会“年轻化”?其实 , 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 这主要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 。 已有研究发现 , 淋巴瘤发病有两个高峰 , 一个就是在青少年时期 , 另一个在60岁以上人群中 。 青少年发病并不算罕见 , 只是以前未引起重视 。 其次 ,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 , 老年人口的增多 , 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淋巴瘤的发病率 。
就诊断与治疗方面 , 以往淋巴瘤诊断是细胞诊断时代 , 如今随着诊疗技术提高 , 淋巴瘤诊断已进入分子诊断时代 , 可针对表达不同分子的淋巴瘤进行精准治疗 , 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 换言之 , 淋巴瘤确诊并不意味着“被宣判死刑” , 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 , 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长期生存并非奢望 。
每5分钟有1人确诊淋巴瘤 , 发病率仍在上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 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 。 目前 , 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 , 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 , 且发病率仍逐年提高 。
根据淋巴瘤细胞病理特征 , 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 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 , 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54% , 预后好 , 治愈率较高 。 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年总生存超过85%至95% 。 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7%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 , 占比最多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数据显示 , 1995至2012年诊治的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 , 5年生存率高达52.98% , 10年生存率也高达42.45% 。
可见 , 淋巴瘤的治疗是充满希望的 。 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 , 让淋巴瘤治疗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 这些治疗手段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瘤诊疗效果 , 也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错诊误诊率偏高 , 部分治疗不及时不规范
问题是 , 淋巴瘤错诊、误诊率较高 , 确诊较困难 , 导致了不少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 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 我国患者总生存率达38% , 但比之欧美国家的数据仍有差距 。 事实上 , 部分类型的淋巴瘤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 但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化疗疗程不足 , 导致病情易复发、进展 , 给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数据显示 , 43%的淋巴瘤患者遭遇过误诊、仅22%的患者完成了8个疗程的足够疗程治疗 。 加强淋巴瘤患者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 ,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为什么会错诊、误诊?这是因为淋巴瘤是一种易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肿瘤 。 比如有的患者由于肠穿孔、扁桃体肿大、肺部肿块等情况去治疗 , 手术发现其实是淋巴瘤 。 所以 , 很多患者来到血液科就诊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器官疾病了 。
多学科协作 , 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
鉴于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 为了给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 , 提高治疗效果 , 新华医院血液内科成立血液科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简称MDT) , 会请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科室协作 。 当患者的疾病累及相应系统 , 比如说骨折了 , 就请骨科医生;对肌酐、尿素氮较高、肾脏损坏严重的患者 , 请肾脏科医生会诊;对需要放疗的患者 , 会请放射科……已发现 , 多学科协作能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显著提高诊治效率 。
此外 , 淋巴瘤兼顾肿瘤和慢性病的特征 , 全程管理非常重要 。 全程管理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多环节 , 更需要多学科协作 , 将医、护、患三方紧密结合在一起 ,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 从而实现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 , 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 , 最终助力患者取得长久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