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暴涨的街头小吃,我吃不起了( 三 )


印象中 , 医院和学校外的烤红薯、炒板栗摊位特别常见 , 彻夜不眠看护病人的家属、等待接晚自习孩子回家的家长、结束自习后要独自走回家的学生……都能花上几块钱 , 从这些小摊上得到一份温暖的慰藉 。
从前 , 我们不会专门为自己在街头随随便便能买到的小吃拍照 , 更不会为了它们绞尽脑汁地精心挑选滤镜并编辑500字以上的文案 。
但如今 , 拍照上镜、凸显个性、独特到引人注目……这些在消费前后产生的 , 和街头美食看似毫不相关的要求 , 正在一点点啃食着重塑街头美食标准的权利 。
身价暴涨的街头小吃,我吃不起了
文章图片
美食滤镜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型“诈骗” 。
但很多人却忘了 , 热奶宝之所以能够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 主要还是因为它材料简单、制作方便 , 甜筒、糯米和奶油的三重搭配既便于携带又能给人饱腹感 。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 , 追逐潮流已经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习惯 。 我们常常会用“热点”“火”“流行”去评价某些事物 , 在形容一些东西前最先想到的词就是“网红” 。
仿佛只有不断挖掘新信息的人才能从社交圈中脱颖而出 , 名为“猎奇”的探照灯不放过生活的任何缝隙 。 所以 , 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街头美食要被迫加入不必要的“精致卷”中 。
身价暴涨的街头小吃,我吃不起了
文章图片
印上笑脸又换了包装的鸡蛋仔已失去了原有的美味 。
但原本大可不必如此 , 那些朴素的美食带给我们的情绪价值 , 也不曾因为它们不够上镜而缺少半分 。 反而是愈加浮夸的风气 , 在年轻人生活与消费的方方面面筑起了摇摇欲坠的高塔 。
被潮流“绑架”的街头美食也是如此 , 一时间凭空出现又快速消失 。
似乎可以这样说 , 平价是街头美食的通行证 , “网红”则亮起了通行路上的红灯 。
看到那些被改造得千奇百怪且价格不断攀升的“网红”街头美食 , 不免让人担忧 。 当它们失去了根植于市井的本质 , 沦为不断更迭的潮流符号之后 , 我们的下一代还能够称什么为童年回忆?
撰稿阿祯
编辑曾宝气
校对杨潮
身价暴涨的街头小吃,我吃不起了】排版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