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就像养娃一样”

本文转自:阳泉日报
从货车司机转型成为经营蔬菜种植大棚的新农人 , 赵福云累并快乐着 。 在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 , 他收获了很多——
“种菜就像养娃一样”
“种菜就像养娃一样”
文章图片
赵福云在采摘西红柿
天寒地冻 , 不少种地的农民开启了居家“猫冬”的生活模式 。 1月12日一大早 , 盂县南娄镇坡头村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里 , 一个皮肤黝黑、身穿深色羽绒服、鞋上沾着泥巴的身影穿梭在大棚之间 , 他就是大棚负责人赵福云 。 “我在温室大棚里种菜时间不长 , 摸索着来 , 多看多学多尝试 。 种菜其实就像养娃 , 要时常关注、仔细呵护 。 ”赵福云说 。
早上8点 , 张罗着送走最后一辆运送蔬菜小货车的赵福云歇了下来 , 坐在3号大棚进门处的板凳上喝水 。 这片大棚种植基地是去年坡头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 , 更换钢架结构、重新铺膜 , 升级改造而来的 。 43岁的赵福云转型种大棚菜的第7个月 , 占地约7亩地的9个大棚在他的管理下重新焕发生机 。
“我没想过自己会种地 。 以前我是开车的 , 红火过一阵子 。 ”说起转型的经历 , 赵福云打开了话匣子 , “近两年 , 跑车的活儿不好干 , 我就有了转行的想法 。 我弟弟在农业方面干得不赖 , 我就想着试试 , 没想到一头扎了进来 。 ”
俗话说 , 隔行如隔山 。 赵福云的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为了把大棚经营红火 , 他下了不少功夫 。 根据时令 , 他从种植难度相对较低的西红柿和黄瓜种起 , 从太谷引进品相好、口感好的品种 。 “只要蔬菜品质过硬 , 到什么时候都不愁卖 。 ”赵福云说 。
赵福云的床头摆放着两本与蔬菜种植相关的书 。 “我最近在看这两本书 , 之前看完的书都带回家了 。 我刚进入这个行业 , 不少知识需要‘恶补’ , 我就看书自学 。 ”赵福云说 。 赵福云时常吃住在大棚 , 几天才回一次家 , 时时关注蔬菜的生长情况 。 黄瓜蔓长了多长、西红柿结得稠不稠、靠近大棚钢架的蔬菜长势如何、蔬菜有没有出现病虫害……蔬菜生长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赵福云关注的重点 。
隔壁村的种植产业发展得红火 , 赵福云时常去“取经” 。 “种植大棚蔬菜最重要的有两点: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 , 掌控好棚内温度、湿度;二要预防病虫害发生 ,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 。 很多知识是经验的积累 , 和其他种植户聊天、请教 , 解决了不少实操中遇到的难题 。 ”赵福云说 。
去年种植西红柿的时候 , 赵福云这个“新手农民”遇到了不少问题 。 去别人家的大棚参观时 , 他发现别家大棚的西红柿同一株上结出来的果实个头大小比较匀称 , 而自家大棚的西红柿一株结出来的果实有大有小 。 这个问题让他困惑了许久 。 他便邀请技术员来大棚指导 。 “原来是我太心急了 , 一开花就急着授粉 , 开一朵点一朵 , 但是同一株上的花不是同时开的 , 最先点的花果实结得早 , 果子自然大 , 后面点的花果实结得晚 , 就会出现同一株上果实大小相差大的情况 。 再一个是西红柿的行距我种得有些近了 , 不然收成还能更好些 。 ”赵福云说 。
最让赵福云满意的是他今年种下的西葫芦 , 是他自己育的苗 。 去年11月 , 他跟着别人学管理、学育苗 , 第一次培育的西葫芦苗出苗率在75%以上 , 降低了购苗成本 。
大棚的低矮处藏着赵福云的小心思 。 由于高度限制 , 黄瓜、西红柿在大棚低矮处的种植效果不是很理想 。 索性他就把边角的地清理出来 , 打造了一小片试验田 , 种上了油菜、菠菜、香菜 。 “种菜就像养娃一样 , 需要精心培育 。 这几个月我们的菜卖得不错 , 有些供不应求 。 下一步 , 我们计划增加2个棚种点儿绿叶菜 , 再学习种植草莓、甜瓜、西瓜……种植品类丰富 , 也能吸引人们来采摘 , 我的大棚就能越来越红火 。 ”对于未来 , 赵福云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