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济”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党员聚在产业链上
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乌兰陶勒盖镇:
“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济”
隆冬时节 , 走进乌审旗巴音高勒草原 , 来到草原红牛改良繁殖基地 , 采访人员看到管理区、养殖区、饲草区和粪污处理区“四区”有序规划布局 , 一头头草原红牛体型健硕 , 工人师傅正在准备肉牛所需的饲草料 。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济”
文章图片
乌兰陶勒盖镇俯瞰图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济”
文章图片
巴音高勒嘎查俯瞰图
该养殖基地依托水草丰茂的草原 ,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 推行机械化操作、标准化饲养、科学化饲喂、智能化管理“四化”模式 , 现已完成投资200万元 , 建成2000平方米牛舍和饲草料库 , 首批购进草原红牛114头、种公牛1头 , 是集肉牛育肥、品种繁育、技术培训等一体的现代化养殖项目 , 初步形成了“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格局 。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乌兰陶勒盖镇:“红色引擎”激活“牧野经济”
文章图片
标准化养殖棚圈
草原红牛改良繁殖基地项目是巴音高勒嘎查新增加的一个集体经济项目 , 也是乌兰陶勒盖镇党建引领 ,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乌兰陶勒盖镇发挥“红色引擎·牧野初心”党建品牌效应 , 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 , 全面构建“南农、北牧、东旅、西文”的产业布局 ,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
“由党支部牵头 , 成立合作社把农牧民牢牢凝聚在一起 , 合作社由专人经营管理 , 年底按股分红 , 还不耽误大家打工赚钱 。 ”谈起加入合作社的各种好处 , 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雅拉满都呼说 。
2013年 , 苏雅拉满都呼联合33户农牧民成立了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 , 注册资金820万元 。 如今 , 合作社有草场3万余亩 , 现存栏牲畜5400余头只 , 年出栏细毛羊2000余只、肉牛150头 。 从正式开业至今 , 销售额达1860万元 , 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
乌兰陶勒盖镇把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 , 积极推进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 持续推进合作社组建 , 创新推行“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 培育产业化联合体 , 扎实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 全力建设乡村振兴连片发展先行区 。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 就是真正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聚在党组织周围 , 突出政治引领 , 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 构建多模式利益联结机制 。 ”乌兰陶勒盖镇党委书记萨仁达来说 。
据了解 , 该镇突出党委主导、书记带头 , 推行党员干部包联机制 , 嘎查村“两委”班子每年带动领办1至2个项目 , 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利润60%由项目所在嘎查村自行支配、40%由镇里向集体经济薄弱嘎查村统筹安排的利益分配机制 , 2021年全镇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预计达到1125万元 , 较上一年度532.8万元增长111.15% , 实现基层党建与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有机融合 , 形成了“项目一线党旗红”的火热局面 。
“再生式”集体经济催生发展“新动能” 。 在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 乌兰陶勒盖镇以市场为导向 , 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推动多元化发展模式开放式创新 , 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党支部+公司+基地+农牧户”“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基地+文化转型升级”等路子 , “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创对接”“农市对接” , 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