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引发关注,瑞金医院医学专家对异种移植作出解读——新手术带来曙光,技术和伦理层面多重难题待解

原题为: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引发关注,瑞金医院医学专家对异种移植作出解读——新手术带来曙光,技术和伦理层面多重难题待解
新年伊始,全球心脏移植领域的一台手术迅速引发各界关注:上周五,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一位57岁的男子成为全球第一个接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手术的人类。截至目前,猪的心脏在他体内已跳动多日,尚未发现排斥反应。手术团队称,看见猪的心脏在人体里正常“工作”,那是“从未见过却梦寐以求的景象”。
心脏|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引发关注,瑞金医院医学专家对异种移植作出解读——新手术带来曙光,技术和伦理层面多重难题待解】 这是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瞬间打开了人们对各类器官移植的遐想与期待。为什么科学家和医生会选择猪的器官作为供体?猪心脏移植入人体是否意味着异种移植就此获得成功?其他器官是否也有新的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专家赵强教授一一作出解释。
为解决移植器官供体短缺困境,科学家寻求新策略
接受猪心移植的男子名叫大卫·本内特,患有心力衰竭,病情已进入终末期,不靠机器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心肺功能。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么死,要么移植。”
手术前,这名男子的心脏已无法为全身泵出足够的血液,仅靠一台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维系生命。也正因如此,本内特已完全离不开病床,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50天。医生清楚,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由于心力衰竭与心律不齐等病症的严重程度,本内特已失去接受常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资格。对他来说,如果想活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马里兰大学的实验性疗法,也就是这次的猪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的难点主要就是在心脏移植的供体短缺,这与大量需要接受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赵强由这则病例分析,谈到器官短缺的问题。“目前,全球移植器官严重短缺,每天都有人在等待中离世。在我国,每年的晚期心衰患者多达150万人,但真正能接受移植的病人约在500人至600人左右。”
赵强称,心脏移植从手术技术上来说,基本已没有任何难度,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手术后一年的存活率高达94%-95%。我国的第一例、同时也是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是1978年在瑞金医院完成的,此后,心脏移植在中国不断开展,也有移植后患者存活20年以上的报道。
所以,医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脏从哪里来?“为了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困境,科学家们将视线转向了动物器官。”赵强称。
“改造”猪心,异种移植需跨越多重技术难关
由此谈及“异种移植”,它是指将非人类的动物的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或灌注到人体内。
“不过,不同物种之间的异种移植,其排异反应比同种移植更为强烈。因此,科学家们采用了基因修改的办法。”赵强解释,这也是在此次关于猪心脏移植手术报道中提到的基因改造计划。
“排异”是器官移植中需要面对的难关。简言之,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对外来的组织或器官产生排斥反应,这种反应结果可大可小,严重的就会带来致命后果。科学家之所以要对猪进行基因改造,主要就是为了抑制这些排斥反应,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猪的心脏。
手术用到的猪有10处基因被修改。其中,3个基因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排异;为防止移植后的猪心组织“过度生长”,猪的1个生长基因也被灭活。此外,还有6个人类基因被植入到猪的基因组中,以增强猪器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耐受性。